【林克威專欄】價格戰打到台灣 拼多多推出免運服務衝擊電商市場
林克威/電商專家
相較於淘寶在台灣市場佈局已久,拼多多之前一直深耕美國市場,以「Temu」品牌做為佈局。一直到2024年底,才開始在台灣推廣,不知道是不是該說有遠見,在中美關稅大戰前就先拓展到其他地方銷貨。
拼多多(Pinduoduo,股票代碼PDD)由前Google工程師黃崢在2015年成立,以「社群分享+團購+F2C(Factory to Customer)+百億補貼」模式,鎖定「中國三線以下城市與農村地區」,在3年內,註冊會員就突破2億,2018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2022年進軍海外市場,2023年時,市值已超過阿里巴巴,成為美國上市市值最高的中國公司,全球電商的排名也僅次於亞馬遜。
阿里巴巴花了20年以上才做到2千億美元的市值,拼多多不到10年就做到,成功的關鍵如下:
一、C2B(Customer to Business)
與一般的B2C不同,拼多多由消費者主導供應鏈,「去中間化」,直接連結中國大量的中小型工廠,省略中間通路、削減包裝成本,強調「CP值」,不在乎品牌,只在乎性價比。
二、客群不同
淘寶的目標市場是一、二線城市,以品質為導向的客戶;拼多多的目標市場則是三至五線城市、價格敏感族群,以低價衝量的電商,用「拼團購物」及「社群裂變(根據消費習慣、興趣、互動情況等因素,將會員分為不同的群組或分眾,然後針對每個群組提供最相關和具吸引力的內容,進而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和忠誠度,創造購買力。)」,讓價格敏感者可以組團購物,享受團購的福利。
三、平替時代價格為王
現在拼多多只要人民幣49元(相當於台幣200多元)就可以免運寄到台灣,但拼多多沒有官方集運,所以若沒有找對集運商,運費可能比淘寶貴,但勝在商品的價格夠低,若是選擇海運、搭配合併訂單寄送,還是可以省下不少錢。而且拼多多主攻生活必需品市場,用比大盤商還低的「破盤價」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四、各種推廣活動
創辦人黃崢曾表示,拼多多所主張的價值是「好市多+迪士尼」,除了CP值要高之外,還要有迪士尼的娛樂感,為消費者提供商品的功能價值及情緒價值。各式各樣的活動、遊戲、搭配撒券、領幣,讓消費者更有興趣參與,再搭配精準的興趣追蹤、提醒有興趣的商品有降價活動,都能夠達到刺激消費的效果。
2023年拼多多將總部搬到愛爾蘭,轉型為國際控股企業,目前在歐洲、加拿大、紐澳與東南亞也有市場。「平替之王」強勢在台灣打廣告,又推出免運服務後,勢必對平台業者、蝦皮賣家,還有零售品牌產生危機,當然競爭環境也更加嚴苛。但市場本來就是現實的,只會有更多的挑戰。要如何讓目標客群仍然願意購買,勢必要思考品牌的價值,而且定價策略也需要再評估。如何做好市場分析,掌握到正確的目標客群,也是各個業者要努力的方向。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林克威專欄】網路交易標錯價到底該不該賠? 業者有無自保方法?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林 克威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