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的美好日常】使用國產材 林業永續營造多樣生態
文:李育琴(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插畫:玉子日記
在大量使用水泥等剛性材料的現代,以天然素材建構的房子、設施,給人溫暖、易親近的感覺。那瑪夏民權國小在莫拉克災後重建的圖書館,全館採用台灣柳杉建造,木頭溫潤的感觸,讓學童猶如在大自然中閱讀、學習;台中烏日的華德福大地實驗教育學校,也用竹構、編竹夾泥牆、柳杉雨淋板等自然素材和傳統工法來興建校舍,建築與環境共生,提供了更開放、自由的學習氛圍。
這兩座自然建築還有一項共通點,那就是所使用的木竹建材,都取自於台灣本地的國產材。
自然建材對環境友善。樹木具有固碳作用,在成長過程中,樹木吸收了環境中的碳,當轉換成木材建造建築或家具時,便把碳留存起來。相較於耗費能源生產的水泥、塑膠等材料,使用木竹材能幫助地球資源永續利用,並且緩和氣候變遷。
我們生活中的建築、家具,農業使用的資材,各種生活用品的原料紙漿等等,都需要木材供應,然而國產木材在台灣的市場中卻僅占極小比例,不到1%。這也意味著,我們使用大量遠渡重洋而來的木材,根據統計,每年進口量將近600萬立方公尺。
這些木材有些來自溫帶林業國家,有些來自東南亞熱帶雨林的樹木,然而處於消費終端的我們往往無法知道,眼前的原木餐桌是由哪一片森林砍伐而來的,更有甚者,是否為掠奪雨林資源、破壞生態所伐採的樹木呢?
台灣曾經是林業發達的國家,然而自1992年起實施全面禁伐天然林政策後,連帶也影響了人工林的經營,台灣林業轉趨沒落。其結果是國內市場需求大量改由進口取代。
另一方面,不同於生態豐富的原生林,人工林為單一樹種密植的林相,缺乏管理的林地環境反而對土壤和動植物生存不利。因此人工林要健康永續,需有良好的撫育管理,包含除草、除蔓、修枝、疏伐等,使樹林內有足夠的陽光照射和生長空間,地表植物得以健康生長,吸引昆蟲鳥類棲息,經營林地同時也需維護森林的生物多樣性。
林務局近年便積極推廣永續林業,透過生產追溯及產銷履歷驗證制度,鼓勵國人使用合法又友善環境的國產木材。部分林業經營者也在政府支持下,參與國際永續林業FSC的認證,透過永續經營管理計畫,在保護環境生態和照顧在地社區權益的前提下,發展多元的林業產品,從而讓曾經幽閉的林地復甦,生生不息。
台灣常見的經濟林樹種有台灣杉、柳杉、桃花心木、苦楝、相思樹、楓香、杜英等,除了大徑木可作為建材、家具等,其他如相思木是段木香菇和太空包的最佳素材,而苦楝獨特的木紋,則吸引許多木工和藝術創作者的愛用。消費者在參觀家具賣場或採購生活用品時,不妨多留意木製產品的來源,選購國產材產品,更能幫助台灣林業和森林保育邁向永續。
這篇文章 【生物多樣性的美好日常】使用國產材 林業永續營造多樣生態 最早出現於 台灣地球日。
- 記者:楊 淽茵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