噁心但救命的一餐 澳洲科學家這樣「教」鱷魚討厭吃毒蟾蜍
澳洲原生鱷魚正面臨生存考驗,敵人是小小的入侵種——有毒的海蟾蜍( Rhinella marina )。為了拯救鱷魚,科學家希望牠們的初次相遇就有「噁心」感,讓鱷魚日後對海蟾蜍避而遠之。 毒死淡水鱷 破壞生態平衡 根據《NPR》,海蟾蜍於1935年從夏威夷引入澳洲,原本希望牠們能吃掉影響甘蔗收成的甲蟲,但海蟾蜍未能控制甲蟲,反而大量繁殖。目前估計澳洲已有2億隻海蟾蜍,造成澳洲淡水鱷( Crocodylus johnstoni )大量死亡。 海蟾蜍含有劇毒,雪梨麥覺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保育學家沃德菲爾(Georgia Ward-Fear)目睹鱷魚吃了海蟾蜍後抽搐、心臟驟停後快速死亡,過程非常痛苦。 毒蟾蜍導致原生的澳洲淡水鱷數量驟減70%。澳洲淡水鱷是頂級掠食者,少了牠們後,在河川底層的魚類增加,大量吃掉魚蝦,導致生態失衡。 不愉快的一餐 教鱷魚「討厭吃」毒蟾蜍 為拯救生態,沃德菲爾的團隊利用「味覺厭惡制約」(Conditioned Taste Aversion, CTA)來「教導」鱷魚不要吃毒蟾蜍。 他們移除海蟾蜍有毒的部分,把引發噁心反應的化學物質注入後,誘導鱷魚吃下。鱷魚食用後感到不適,將這種不愉快的經驗跟海蟾蜍聯想在一起,不想再吃海蟾蜍。 實驗在2019年至2022年間進行,研究團隊和當地巡守員合作,在澳洲西北部的四個峽谷共部署2395個誘餌,...
![噁心但救命的一餐 澳洲科學家這樣「教」鱷魚討厭吃毒蟾蜍](/newsdata/living/einfo/20240923/72705826315064337009.jpg)
![噁心但救命的一餐 澳洲科學家這樣「教」鱷魚討厭吃毒蟾蜍](/newsdata/living/einfo/20240923/72705826315064337009.jpg)
- 新聞關鍵字: Mac
- 記者:陳文姿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