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歸線穿越的美麗之島:以生態旅遊守護環境 永續軸帶新台灣品牌

民眾旅遊途經北回歸線界碑時,總喜歡合照留念。是的,台灣是全球22個有北回歸線經過的國家之一。不但如此,台灣更是全世界穿越北回歸線的國家中,擁有最高海拔、聞名國際的「高山島嶼」。


如果將北回歸線變成台灣永續品牌,台灣將端出哪些驚艷全球的產品呢?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即以「台灣.北回歸線之巔」打造永續品牌,要在「資源保育與環境管理」、「多元文化與人文美學」、「生態旅遊與地方創生」、「全民教育與環境學習」、「身心韌性與健康促進」等五大面向,研擬福爾摩沙台灣的永續之道。



北回歸線標碑。圖片來源: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官網


北回歸線上的綠洲 五向度建立台灣永續品牌


此項倡議由內政部國家公園署主辦,集合各部會、數十個企業及民間團體齊力合作;這項主張認為,台灣需要有可以代表台灣自明性、而且具備國際視野的永續品牌,而台灣北回歸線軸帶擁有世界級的環境特色,所經之12個縣市也是經濟、教育、老齡人口需關注之處;而永續發展需整合運用過去政府部會的施政成果,建構公私協力對話平台,鏈結政府政策引領企業與民間長期關懷。


北回歸線上最翠綠的地帶就在台灣,是世界上一個重要的景觀特色。去(2024)年11月22日舉辦的《台灣.北回歸線之巔/福爾摩沙永續軸帶推動建構論壇》上,台灣生態旅遊協會理事長郭育任即表示,過去大部分的國際友人對我國的理解是「電子製造業的龍頭」,抑或是位處西太平洋島鏈第一排的「政治關鍵之地」。


「其實台灣擁有過去許多國內外人士不知道的世界大地理與大人文特色,如果我們有機會運用這些世界級的環境特色來建構一個台灣永續之島,應該可以讓Ila Formosa這個美麗島嶼成為國際上的焦點。」他期許以「北回歸線之巔、南島語族之源」來建構台灣的長期永續發展。



台灣北回歸線軸帶擁有世界級的環境特色,涵蓋12個縣市。圖片來源:擷取自《台灣.北回歸線之巔/福爾摩沙永續軸帶推動建構論壇》內政部次長董建宏簡報


以生態旅遊感受土地保育之重要性


台灣北回歸線軸帶擁有全世界同緯度區域中,極具代表性的遊憩資源,經過的12縣市很有機會透過生態旅遊一搏長短。


「當我們談保育時,生態旅遊是最能啟動社區保育的鑰匙。」作為社區工作蹲點20年的實務工作者,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指出,生態旅遊重視生態保育、社區培力,也重視在地深耕的經濟,更帶動地方創生,對於一些高齡化的社區,長輩的投入,不但將對社區的理解化為文化資產、故事題材,而且越做越健康,「早就把藥丟到一邊了。」


不過,生態旅遊必須擴大能量,從過去的單打獨鬥轉為合作結盟。「旅遊社區的整合,使得地方社區更具親訪的魅力。」陳美惠說,台灣社區營造已累積30年基礎,必需整合串聯,以台灣隊的概念,銜接國際旅遊市場。因此搭建「目的地行銷組織」(Destination marketing organization,簡稱DMO)勢在必行。


DMO的建置,將有利於協調權益關係人,建立村里、鄉鎮、縣市、區域等,不同尺度的主題商品,並使得產品、遊程的豐富性與差異性並存共進,進而媒合行銷通路,使旅遊目的地的特色得以凸顯。例如,到處都可以喝茶,但「有什麼比北回歸線台灣特色茶之旅更有特色的呢?」



圖片來源:擷取自《台灣.北回歸線之巔/福爾摩沙永續軸帶推動建構論壇》陳美惠教授簡報


他建議連結北回歸線資源特色,結合各級旅遊環境,策劃推出高品質之生態旅遊產品。例如,連結國家公園、國家森林遊樂區、國家風景區、休閒農場、小農、地方創生團隊等,各級旅遊目的地。


另外,陳美惠也提出,訂定綠色旅遊標準、發展認證,並規劃碳中和旅遊路線、推動低碳旅遊模式,整合食、住、遊、購、行等介面。只是國際認證費用高昂、門檻高、耗時費力,反該積極發展因地制宜的台灣生態旅遊認證制度。


至於生態旅遊遊程也應提出減碳承諾。因此,需開啟碳盤查,建立碳排基線,依數據提出減碳承諾,透過各環節服務的減碳措施及作為,以取得減碳標章為目標。「若每一條遊程都能如此,不僅是貢獻生物多樣性、地方創生,更能減排增匯,無疑是淨零排放的夥伴。」陳美惠說。


DMO亦可開創生態旅遊綠領工作契機,搭建青年返鄉與發展地方創生的管道;也將是國內外旅客想遍讀台灣里山深度之美的平台。在生態旅遊目的地的經營管理與保護上,陳美惠期待能結合地方政府的支持,而經營DMO的在地團體組織,也能深耕生態旅遊場域。



北回歸線通過的東海岸,富饒的土地與勤奮的人們交織的景觀,吸引人們尋訪。圖為石梯坪水梯田。攝影:廖靜蕙


效法綠色目的地故事精神 微笑行銷北回歸線以南


「2024全球綠色目的地百大故事獎」(2024 Green Destinations Top 100 Stories)台灣繼2023年榮獲六項獎項,今年提升到九項大獎。獲獎者必須具備以目的地永續故事的實踐經驗與成果分享,促成跨國交流學習,評比標準除了永續行動實際內容外,更包含完整性、永續性、有效性、創新度、可仿效性與具體數據的呈現。以此鼓勵各國透過負責的旅遊行程,與消費者共同守護目的地。


2024年獲獎者有六項即來自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交通部觀光署署長周永暉表示,全球疫後旅遊以永續低碳為趨勢,此次台灣的成就不僅是對過去努力的肯定,更是鞭策持續推動永續旅遊的動力。這些獲獎故事展現了地方社區如何創新思考、攜手合作,將環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並為後續旅遊發展樹立了榜樣。


早於1980年代世界銀行組織就倡議永續交通,2015年9月聯合國第70屆大會宣布,將2017年訂為「國際永續旅遊發展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Sustainable Tourism for Development),台灣也將這一年定位生態旅遊年的起點,使生態保育成為觀光旅遊必須兼顧的項目之一。而這些努力與佈署,也為建構北回歸線永續軸帶打下基礎。


提到生態保育,周永暉說,過去推動環保教育時,曾被質疑為何有綠蠵龜保育中心,認為這是國家公園的工作。其實保育成果往往帶給旅遊意想不到的好處。他舉2017年4月「螢火蟲國際年會」在台北舉辦為例。


當時20年沒出現在台北的螢火蟲,卻藉由公民力量復育,重現於台北市區的榮星、木柵、大安森林公園三座公園。成功復育螢火蟲的經驗使得來自各國的專家大感驚奇,螢火蟲之光象徵著保育帶來的契機,同時點亮台灣的國際能見度。「這樣一個故事,讓台灣旅遊得以和國際接軌。」




台灣北回歸線沿線旅遊資源豐盛,圖為七股國境之西界點。攝影:廖靜蕙



北回歸線沿線周圍有澎湖、參山、日月潭、雲嘉南、西拉雅、阿里山、茂林、大鵬灣、花東縱谷、東部海岸等10座國家風景區。觀光署將依據「台灣永續發展目標」對應指標制定綠色旅遊標準。


既然台灣是北回歸線上珍貴的綠洲,足以發展使國際認同的北迴歸線產業,觀光署也提出北回歸線以南的「微笑南灣知性之旅」,以「台灣雙東」屏東和台東縣為微笑曲線的兩點,並以澎湖、綠島兩座離島象徵腮紅,吸引國際觀光客來訪。「永續旅遊的發展模式是建立在共存共榮共好,利己利他來思考,希望更多在地青年願意回到家鄉,把在地文化深度旅遊結合。」


內政部次長董建宏也在該論壇中表示,內政部除了結合中央跨部會、地方政府、企業ESG、NGO團體等資源,共同建構北回歸線永續發展軸帶,未來將接軌國際與23.5°N的其他國家、地區建立溝通與合作管道,透過辦理國際宣傳、參與國際展覽與露出,讓世界各國得以認識台灣的自然人文之美。



《台灣.北回歸線之巔/福爾摩沙永續軸帶推動建構論壇》。圖片來源:總統府 提供


北回歸線經過的國家


北美洲地區3國:墨西哥、巴哈馬、古巴

亞洲地區11國:台灣、中國、越南、緬甸、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日本

非洲地區8國:埃及、利比亞、尼日、查德、阿爾及利亞、馬利、茅利塔尼亞、西撒哈拉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