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茭白筍要好水 產量占全國八成 掩埋場進駐上游成隱憂
溪河上游蓋垃圾掩埋場,適合嗎?南投埔里南烘溪(又稱南港溪)上游,有業者規劃開發垃圾掩埋場,當地居民憂心,掩埋場若造成水污染,恐影響埔里1700公頃的茭白筍田,以及人們日常仰賴的地下水,下游的魚池、國姓等地區也會受害。埔里是全台八成茭白筍的產地,當地里長希望業者另尋地點開發,居民已展開連署反對。

業者規劃開發掩埋場 選址埔里近25公頃森林
埔里麒麟里里長黃戊寅開著發財車,穿行在大霧未散開的山間小路上,這裡是南投埔里及魚池交界。路的兩側下漥處是茂密森林,林間雲霧隨陽光露臉飄散,揭開遠處的茭白筍田和聚落。黃戊寅在一處地方停車,由路肩向下探去,眼前是深達數十公尺的山谷。
「你看,以後這裡就是基地,整個漥地通通是,你看看這個漥地可以埋多少?」現在是茂密森林的這塊土地,將規劃切出24.6公頃作為垃圾掩埋場,目前正進行地目變更。土地持有者是全台第二大地主台灣農林公司,開發單位則是允捷公司。

台灣農林公司的前身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於日治時期在台專營茶業,後由國民政府接管成為公營事業,再轉為民營事業。黃戊寅回憶,早年農林公司將這塊土地分租給農民,在2000年代左右收回。20多年後,收回的耕地成了荒地,走了農民,來了野生動物,「比如雉雞啦、山羌啦,最多的是野豬,穿山甲也很多。」此外,也引起濫倒廢棄物的不肖業者覬覦。當前正值箭筍採收季,黃茂寅前幾天才在附近協助環保局調監視器,要把筍殼、塑膠農膜等農業廢棄物整車倒進山裡的兇手揪出來。
諷刺的是,這塊山谷現在禁止亂倒垃圾,未來卻要變成堆垃圾的地方——根據環境部公開資料,開發基地可掩埋245萬立方公尺的廢棄物。

全台八成茭白筍出自埔里 農民:種到不能種為止
掩埋場預定地的下游,茭白筍農郭百義和當地其他農民一樣,都是直接引南烘溪的水灌溉。郭百義的茭白筍種在梯田上,溪水進入最上層的茭白筍田,再一階階往下流。及膝的田水緩緩流動,深綠色的浮萍蓋在水面,一叢叢茭白筍葉穿出浮萍,朝天挺立。
「種茭白筍要靠乾淨的水、流動的水,水質好的話,它的品質就會很好。」郭百義說,茭白筍美味的另一個秘密,則是浮在水上、遮住日光的浮萍,「沒有蓋浮萍的話,那個茭白筍就是不嫩、不會漂亮、不會很白。」

郭百義說,麒麟里農民早年多種稻,約於1990年代,稻農追求更高收益,開始轉種茭白筍。在農民的努力下,如今埔里成為全台最大茭白筍產地,茭白筍田面積高達1700公頃,供應全國至少八成的茭白筍。
「種茭白筍,對這邊的人來說,是可以養活一個家的。」郭百義說,雖然他的子女沒有要接家業,但當地許多茭白筍農都鼓勵子女返鄉務農,因為「回來這邊種,比去上班好」。那假如掩埋場進駐了呢?郭百義說還得繼續種,「沒辦法,我們就靠這個生活了啊。」但也十分擔心溪水受污染會影響作物銷售和生計。

南投另一端的名間鄉,正規劃蓋一座焚化爐。有人猜測,埔里這裡極有可能是未來焚化爐飛灰、底渣的掩埋處。南投縣環保局長李易書日前透露,焚化爐業者已經釋出「善意」,不排除將名間焚化爐的底渣及飛灰送到此處掩埋。
此處南烘溪(又名南港溪)是上游,下游是烏溪,途經多處埔里的茭白筍田,以及魚池、國姓等地,且埔里的自來水主要是地下水源。
擔心掩埋場造成水污染,在地民眾發起連署反對,麒麟里就有300多名民眾加入。當地除了茭白筍,還有種植明日葉、香菇等作物,對於環境品質要求很高,黃戊寅不禁想問,業者能不能另覓其他地點開發,「(垃圾)為什麼一定要埋在水源處?還是我們沿溪的人比較好欺負?」
- 記者: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昭宏 南投報導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