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支rPET瓶裝茶實現「瓶到瓶」循環 主婦聯盟:盼環境部加速法規腳步
全台一年用約50億支寶特瓶,雖然回收率高達95%,但多數回收料被降級為衣物、建材等用途,最終仍遭丟棄。在資源永續循環概念下,盼實現「瓶到瓶」的封閉式資源循環,主婦聯盟昨(21)日首度推出rPET(再生塑膠原料)茶飲,rPET含量達30%,可實現3~5次的封閉式循環。主婦聯盟也呼籲環境部加速法規腳步,制定食品容器再生料添加比例與目標時程,減少新塑膠原料使用。

民間率先實踐 減塑與循環並進
歐盟規定,2025年起,每支寶特瓶須含有至少25% rPET。 rPET是指回收原本可能被掩埋或焚化的廢棄寶特瓶等,再製成新的產品,但台灣目前仍缺乏相關規定。
為倡議rPET在食品容器安全應用的政策支撐與產業轉型,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偕同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舉辦「循環瓶器的生活提案」記者會,與「瓶到瓶的最後一哩路」論壇,邀請環境部部長彭啓明、資源循環署署長賴瑩瑩、衛福部食藥署技正周珮如、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組長李宇立與各界代表,共同探討台灣rPET制度的挑戰與可能。
主婦聯盟合作社理事主席彭桂枝表示,2022年食藥署通過新法規,允許rPET可再做食品容器,這款茶飲瓶身,就添加30%的食品級rPET,採輕量瓶、易撕標籤設計,內容物為無香料添加的台東紅烏龍,從內容到包材皆體現減塑與綠色設計原則。
他說,合作社32年來從再生衛生紙、珍食再現、減塑包裝到今日推出「綠主張紅烏龍茶」,始終以消費行動實踐永續理念。「消費者不是被動,而是改變產業的主角。每一次選擇、每一份堅持,都是推動產業前進、讓永續成為日常的關鍵力量。」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現行政策鼓勵民間業者開發綠色容器,政府減塑步調仍需加速,預計最快本月底預告「資源循環推動法」,其中包含推動綠色台灣品牌。他說:「餐桌上可以決定地球很多事情,政府鼓勵綠色容器優惠費率,甚至回收的比例,都會有一些鼓勵的措施,我們更樂見民間的腳步比我們更快,」
台灣走向高回收率 卻是一種「假循環」?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總經理陳思維指出,除歐盟外,美國加州也訂定企業須逐年提高再生料使用比例,未達標者將受罰。而台灣的「2050淨零轉型計畫」也設定,2030年包裝容器回收率須達80%,非食品類塑膠容器則須加入30%再生料。不過,在食品級應用方面,但台灣尚未訂立相應法規,他說:「希望能夠當第一個,讓大家知道這件事並不難。尤其在源頭的部分,用rPET都是有正面的效益的。」
目前台灣每年生產逾50億支寶特瓶,雖有高達95%的回收率,但多數回收料被降級為衣物、建材等用途,無法真正循環再生。也就是在高回收率的表象下,結果是一種「假循環」。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林玉珮指出,rPET安全、合規地應用於食品容器,是推動減塑與循環經濟的關鍵路徑。歐盟規定自2025年起,PET飲料瓶需至少含有25%rPET;2030年起,所有塑膠飲料瓶提高至30% rPET含量。台灣rPET製造技術不缺,缺的是政府再推一把。
他說,希望政府能儘速制定目標與期程,並同步建構六大制度配套。包括「綠色設計指引」、「再生料溯源制度」、「產品標示及回收分級」、「第三方驗證機制」與「資訊公開平台」與「差別化費率誘因」等,全面建立rPET產品從設計、生產到流通、回收的全生命週期治理機制。他強調,「rPET政策不能只做回收,應納入3R整合戰略,同步推動源頭減量及重複使用,才不會流於假循環,成為推動責任生產與消費的關鍵驅動力。」
政府鼓勵綠色設計,加強管理與產業轉型
資源循環署署長賴瑩瑩表示,資源循環推動,雙法併進。做法是先自願後強制,未來會在法中規範及引導。立法推動方向包括:訂定綠色設計原則、推動源頭減塑、延長產品使用壽命、綠色消費訊息揭示,推綠色護照等。此外也將推動循環採購,包括循環產品與服務各面向。賴瑩瑩指出,6月5日將成立循環再設計中心,推廣循環產品、訊息交流、創新培力,減少一次性塑膠。
衛福部食藥署技正周珮如說,台灣已跟上國際腳步訂食品容器級rPET明確檢驗標準,包含回收端必須是「食品容器具」,摻雜率不得逾5%。此外,考量民眾可能將喝完的飲料容器拿去裝汽油、裝洗髮精等,會對此要求進行安全性評估報告,需通過去污程序與挑戰性測試,相關標準參考美國與歐盟規範。

從產品到制度 rPET仍需全方位政策配套
塑膠工業中心組長李宇立指出,歐盟規範主要在回收、再生含量、最小化、重複使用、標示(讓消費者可明確選擇)等各面向,各國在材料添加都有長足成長。未來推動回收材料認證制度建立極為重要,建議仿效美國FDA、OFAS、歐盟EFSA再生塑料法規架構的重要做法。
李宇立指出,再生塑膠成本較高,部分原因在於要通過各種驗證,若要添加到產品,會拉高成本,需要後續努力。他建議建立「再生國家隊」,集中國內再生料,資訊透明,建立國內使用再生料信心。
彭桂枝表示,台灣擁有良好的回收基礎與技術條件,現在更需要明確的法規推進與產業共同努力,主婦聯盟希望透過行動,邀請更多民眾、品牌、通路與政府合作,真正讓減塑從源頭開始,讓rPET不只是循環的起點,更是通往永續未來的關鍵路徑。

- 記者: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蕭紫菡報導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