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解凍環境部8.17億預算 環境部承諾改善公民參與環評規定
立院今年初大幅刪除、凍結中央政府總預算,其中環境部預算8.22億元遭凍結,幅度創五年來最高。昨(26)日社福及衛環委員會討論環境部預算解凍,共解凍8.17億元,另有500萬元空品管制預算尚未解凍。
委員會並通過民眾黨立委陳昭姿提出有關環評業務費的附帶決議,要求環境部應令開發單位在會議及書面紀錄中,回覆所有民眾提問;受影響的居民、團體應被視為當事人而非旁聽者,不可限制發言3分鐘;此外,除非疫情期間,出席會議的民眾不得被隔離至正式會議室外。

環境部解凍8.17億元 僅500萬空品管制預算未解凍
環境部共解凍8.17億元預算,所有凍結預算中,僅一筆500萬元空品管制費仍遭凍結。在環境部長彭啟明承諾檢討公民參與下,民眾黨立委陳昭姿決定納入附帶決議予以解凍,空品管制費部分,民進黨立委林淑芬要求環境部須提水泥業空污標準修正草案,才可動用。
去年預算審查時,林淑芬即指出,水泥業近年協助焚化垃圾及固體再生燃料,但相關空污規範未納入戴奧辛、氯化氫等,要求環境部預告「水泥業空氣污染排放標準」修正草案才可動用預算。由於環境部後續未提出修正草案,委員會決議待草案預告後再解凍。
環境部大氣司司長黃偉鳴表示,草案約2~3個月後可以預告。
張啟楷質疑興達電廠燃煤機組啟用 大氣司澄清
多名立委質疑,興達電廠在近期啟用了備用燃煤機組,是核三2號機除役所致,證明非核政策可能加劇空污。民眾黨立委張啟楷稱,環保署(現為環境部)曾發出函釋,台電僅能在備轉容量低於6%時才可啟動備用機組,指興達電廠環評承諾牴觸函釋。
目前作為備用機組的興達電廠3、4號燃煤機組,依環評承諾須在備轉容量率小於8%才能啟用。
彭啟明強調,從核三除役的5月17日至今,台灣整體空品並無顯著變化,PM2.5數值都是良好等級,台電啟用備援機組合法合規。

大氣司會後接受《環境資訊中心》訪問指出,電廠的備用機組啟用,涉及多項法規。《電業法》僅規定台電應準備適當備用供電量。而台電雖設有備轉容量率燈號,並通常在低於6%的橘燈評估是否啟動備用機組,但此門檻並未納入正式規定。
環保法規方面,依照《空污法》的「電力設施空污排放標準」,緊急備用電力設施每年不得運轉超過720小時,若更高就須經地方政府核可。
大氣司指出,該函釋為2017年台電詢問是否應以6%作為備用機組運轉超過720小時的門檻。當時環保署僅回應,備用機組運轉超過720小時,依法須與地方政府協調。該函釋無關乎啟動備用機組的條件、也與興達電廠環評承諾無牴觸關係。
立委批環評參與「倒退嚕」 彭啟明:旁聽措施試行中
討論解凍案的同時,監督施政聯盟、看守台灣協會、苗栗縣環境保護協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環境法律人協會、台灣綠人台灣之友會等環保團體也於立院外召開記者會,抗議環境部近期改變環評旁聽措施,呼籲環境部改正,否則將訴請社福及衛環委員持續凍結其預算。
曾提案凍結環評業務費的民眾黨立委陳昭姿於會中表示,環境部最引以為豪的就是開放環評公民參與,近期卻開始要求民眾只能在不同會議室旁聽,僅發言時能進場、發言後就要離場,質疑限縮民眾權益、使公民參與「倒退嚕」。
陳昭姿提出附帶決議,要求環境部應令開發單位在會議及書面紀錄中,回覆所有民眾提問;受影響的居民、團體應被視為當事人、而非僅旁聽者,不可限制其只能發言3分鐘;此外,除非疫情期間,出席會議的民眾不得被隔離至正式會議室外。環境部若能承諾改善,就允許預算全數解凍。

彭啟明說明,2023年新環評會議室啟用時,確實一度開放所有人進場旁聽,直到今年2月審查四接環評案,發生數十名不同立場民眾湧入會場,環委們認為「當時很亂」,主動希望環境部調整,而有了現在的旁聽措施。彭啟明強調,非常贊同開放民眾參與,但希望「不是每個人各說各話」,這也是環境部正在檢討的項目。
針對陳昭姿要求,彭啟明承諾執行其提出的附帶決議,「就朝委員提點的方向前進」,陳昭姿則同意解凍500萬元環評業務費。
- 記者: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昭宏報導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