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殘留】濫用抗生素問題未來25年恐滅近4千萬人!減抗須從占全球用量逾7成的農畜產業開始
撰文=郝致琪
全球超過70%抗生素皆用於產食性動物!農畜產業為什麼要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發明可說是現代醫學最偉大的成就之一,自20世紀被發明以來拯救了無數性命並延長了人類的壽命。而除了人類的醫療用途外,全球有超過70%的抗生素皆用於農畜產業中,主要用於治療疾病、防治細菌感染或促進動物生長。當動物施打抗生素後,抗生素會消滅消化道內多數微生物,使其無法與動物爭奪養分,因此就能讓動物吸收到更多完整的養分。而在酪農業中,抗生素也常於預防乳牛乳腺感染,避免影響到產乳量。
為避免抗生素殘留於畜產品中被消費者吞下肚,畜產品會經適當的停藥期、將抗生素代謝至一定濃度後,經檢測確認低於法定容許量才能上市,食藥署也會抽驗農畜水產當中的用藥殘留是否有超標。然而,檢出藥物殘留超標的新聞仍時有所聞,為食安風險留下一道隱憂;且即便符合殘留標準限制,以永續農業角度而言抗生素養殖的畜產僅是低標,面對抗生素抗藥性日益加劇的威脅,農畜產業應更積極設法擺脫對抗生素的依賴。
全球肉類需求快速成長 20年來動物體內抗藥性激增近2倍
隨著全球對肉類需求的增加,《Science》期刊2019年的研究指出,自2000年以來,非洲、亞洲和南美洲的肉類產量分別增長了68%、64%和40%,而抗生素的使用在其中功不可沒,不僅有助於減少牲畜的疾病感染,還能顯著提升肉類產量。然而,伴隨著全球肉類生產、加工和消費的快速增長,畜牧業中的抗生素使用卻缺乏嚴格管制。研究發現,在中低收入國家,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尤其嚴重。在雞隻中,抗藥性程度超過50%的抗生素比例從15%增加到41%;在豬隻中,這一比例從13%提升至34%。
如今畜牧業中抗生素效力正在迅速減弱,使得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日益加劇。過去20年來,動物體內的細菌,如大腸桿菌、彎曲菌、沙門氏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藥性增強了近兩倍。當抗藥性細菌在人類、動物和環境中交錯接觸,而部分用於動物和用於人的抗生素結構差異又不大之下,便可能導致人用抗生素失效,面臨無藥可醫的風險。
抗藥性問題已成全球10大健康威脅之一!農畜產業轉型成止血關鍵
造成抗生素抗藥性問題的因素,包括在醫療中用於人類的抗微生物藥物過度使用,以及食品生產系統中對畜牧動物和環境中的濫用。然而不論是哪種用途,衍生出的抗藥性威脅人類最終都難以倖免。衛福部2019年提出《邁向全球衛生安全——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策略計畫》,指出抗生素除了用於治療人類疾病,已被廣泛和大量使用在家禽、家畜和魚類等產食性動物,其中同時使用於動物和人類的抗生素皆有引發抗生素抗藥性的風險。在農畜產業中,過度依賴抗生素的飼養管理會讓動物疫病管理的成效不進反退、增加傳染風險並降低飼養效率,還會透過畜產品將疾病傳染給人類。全球每年會生產6500噸抗生素,而其中有7成以上皆用於動物,顯示出農畜產業在解決抗生素抗藥性問題上責無旁貸。若能有效控制農畜產業的抗生素使用,就能有效遏止抗藥性問題惡化。
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如今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全球10大健康威脅之一,根據醫學期刊《The Lancet》的研究指出,每年有超過125萬人因抗藥性細菌感染導致死亡,這一數字已超越了愛滋病或瘧疾的死亡人數。由此可見,抗藥性問題的嚴重性不容輕忽,若處理不慎可能會將我們帶回到無法輕易治療如肺炎、結核病、淋病和沙門氏菌感染的年代,而無法預防感染將嚴重影響手術和化療的安全性。
抗微生物藥物抗藥性全球研究(Global Research o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GRAM)2024年9月發布的最新研究指出,具有抗生素抗藥性的細菌株或病原體的「超級細菌」對全球公共衛生構成的威脅正在不斷擴大,如2021年死於多重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人數較30年前翻倍,達到了13萬人。在未來25年間,超級細菌恐會造成全球將近4000萬名感染者死亡。
抗生素抗藥性的死亡率不斷擴大 高齡者成最脆弱群體
研究指出,從1990到2021年,每年全球有100萬餘人因抗生素抗藥性導致的細菌感染而死亡。在這31年間,有7個地區的抗藥性歸因死亡人數下降,但有14個地區的抗藥性歸因死亡數上升。其中5個地區的抗藥性死亡數增加超過1萬例,分別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西部、熱帶拉丁美洲、高收入的北美地區、東南亞和南亞。
而多虧有更好的醫療措施控制嬰兒感染,這段期間內死於抗藥性細菌感染的5歲以下兒童人數銳減逾50%,除了大洋洲外,其他地區的抗藥性相關死亡人數下降了9%~95%。相反地,在1990年至2021年間,5歲及以上人群的抗藥性死亡率在西歐和中歐以外的所有地區均上升,死於超級細菌的70歲以上人口暴增了逾80%,因為高齡人口已變得更容易受到感染。對於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每5人就有1人為65歲以上人口的台灣而言,這對於國民健康安全無疑是一大威脅。
不同年齡的抗藥性歸因死亡率也呈現出了地域差別。在2021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西部的抗藥性歸因死亡率中,有58.9%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15.8%發生於70歲以上的成年人。相較之下,在高收入的亞太地區,抗藥性歸因死亡率中僅有0.181%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而83.9%發生於70歲以上的成年人。
抗藥性相關死亡人數將年破千萬人 無抗飼養勢在必行
研究進一步預估,依1990年和2021年的趨勢模型估算,2025至2050年每年直接歸因於抗生素抗藥性的年死亡人數將達191萬人,較目前大增68%;每年間接歸因的死亡人數則達822萬人,年成長率75%。
研究呼籲,若不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未來25年內超級細菌將直接造成3900萬人死亡,死因與超級細菌有關的人數則將高達1億6900萬。這也就意味著,對於農畜產業這樣的抗生素使用大戶而言,思考如何擺脫對抗生素的依賴並朝向無抗飼養轉型,是當今不得不面對的議題。有鑒於抗生素抗藥性的死亡率在全球範圍不斷攀升,減少或完全禁用抗生素近年來已成國際間農畜產業改革的共識和目標,台灣也應加緊腳步跟上國際趨勢,漸進地邁向一個零抗生素的農畜產業未來。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本文出自食力Vol.37季刊《無抗、減廢、更永續!台灣農畜產業的破圈革命》】
延伸閱讀
▶【廢棄物污染】台灣年平均產出240萬公噸畜產廢棄物!去化管道與量能若不擴充 污染源將威脅環境與健康
▶【碳排放】放棄吃肉、降低食物里程不是減碳的終極解答!農畜生產應從土地吸碳加強「碳捕捉」
▶抗生素飼養的倒數計時:動物健康即是人類健康 無抗飼養不再是選擇題
- 記者:食力FoodNEXT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