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手搖飲!台灣珍奶如何變身文化外交與產業輸出新勢力?

不只是手搖飲!台灣珍奶如何變身文化外交與產業輸出新勢力?

每年4月30日的「國際珍奶日」,雖非源自台灣官方,但卻將源於台灣的飲品,推向全球文化舞台。看似相當商業化的行銷節慶活動,卻蘊藏著台灣餐飲品牌,在全球市場的軟實力輸出,與文化國際推廣的機會。

珍奶作為台灣餐飲文化品牌資產,誕生於1980年代的珍珠奶茶,無論是春水堂還是翰林茶館,都展現出台灣中小企業的產品創新力與市場敏銳度。歷經數十年演化,珍奶早已從手搖飲品進階,成為「台灣餐飲指標」的文化象徵。

台灣珍奶品牌成功拓展全球 門市總數已逾數千家

根據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調查,全球珍奶市場於2024年已達26.3億美元,預估2032年將突破47.8億美元,年均成長率達7.8%。台灣許多品牌早已布局超過數十個國家,全球門市總數逾數千家。這不僅是品牌行銷的勝利,更反映出台灣餐飲業在供應鏈與加工製造上的深厚實力。

珍珠奶茶多年來風靡全球,從亞洲主要城市擴展至歐美、澳洲與中東地區,成為台灣生活風格與餐飲實力的代表。許多品牌透過授權、加盟或直營模式進軍國際,成功在全球建立據點,也帶動台灣整體飲品與食品文化的國際化。

珍珠奶茶文化推廣至國際 帶動周邊產業鏈蓬勃發展

中央與地方政府曾以「珍奶文化」為主題,推動多項國際行銷活動,如「珍奶節」、「手搖飲之旅」等,吸引外國觀光客體驗手搖飲製作、珍珠DIY與茶園導覽。這種「文化結合產業」的行銷設計,不僅創造體驗價值,更為食品品牌開啟跨界合作的無限可能。

在觀光與外交實踐上,政府多次於國際場合中,以珍奶作為美食外交的代表,例如政府代表公開手持珍奶打卡、推動「台灣美食年」等活動,甚至是國際知名人士也與珍奶同框合影,稱讚對其偏好與喜愛,顯示珍奶代表台灣文化品牌已經躍上世界一線檯面。

根據彭博社報導,台灣為全球主要粉圓與茶葉製造中心之一,2021年粉圓相關產品出口價值較前年成長23%,超過1億美元,遠勝於泰國等競爭者,並帶動原料、茶葉、包材、封口機等周邊產業蓬勃發展。眾多OEM/ODM製造商也積極取得HACCP、FDA與ISO等國際認證,協助品牌提升全球競爭力。

珍奶市場所面臨的挑戰:感官創新、多元化發展、高關稅

隨著市場競爭與消費者飲食偏好的轉變,珍奶產業的發展也在進化。像是配合不同市場的多感官創新,持續推出如爆漿波霸、水果珍珠、芝士奶蓋等升級口感,結合社群視覺行銷,以提高話題度與轉發率。

量販店和超商超市,同時跟上即飲化與產品多元化的發展,直接推出珍奶手搖飲搶佔市場,也有品牌推出冷藏瓶裝、DIY材料包等產品,搶攻美加零售市場與宅家消費需求,成為伴手禮與常備飲品新選擇。

此外,供應鏈業者針對AI與智慧化管理也正逐步導入,包括自動出單、數位配方管理、雲端庫存監控等系統,將是品牌升級與營運效率提升的關鍵工具。同時在產品開發上,也運用大數據更好的分析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協助餐飲業者滿足末端市場。

然而,機會背後亦伴隨挑戰,例如美國近期針對部分台灣進口商品課徵高關稅,造成成本壓力驟增。因應此情勢,部分品牌已啟動「在地化製造」與「原料多元化」策略,如於東南亞與美國設置倉儲與包裝工廠,以分散風險並降低對單一出口國的依賴,同時爭取政策協商與拓展替代通路。

提升台灣珍奶全球競爭力的關鍵戰略:從文化連結到產業升級

在國際市場中,眾多非台灣本土的珍奶品牌崛起,使消費者難以辨識,加上強大的行銷資源投入與快速展店,更讓市場競爭加劇。因此若僅以「珍奶」為唯一賣點,而未與台灣整體飲食文化、觀光體驗或城市品牌產業連結,難以建立長期消費市場認同,與差異化競爭力。

目前大多數珍奶品牌採授權加盟方式海外擴展,台灣品牌若是未持續在國際註冊、品牌升級與再造與增加溝通辨識度,將可能失去話語權與領導地位。

台灣也可進一步扮演「亞太飲品創新與研發基地」角色,拓展出口格局,讓世界更多的國家擁有帶著「台灣DNA」的珍奶產業出現。因此若能結合中央廚房、冷鏈物流、區域代理等策略,輸出原料與半成品,將有助於掌控品質並強化品牌一致性。

珍奶不再只是飲品,也可以是一個跨產業的創新平台,是台灣餐飲品牌價值的指標之一。珍奶產品的成功顯示,只要餐飲產品搭配正確的行銷策略,與公私協作的齊心努力,不僅能征服全球味蕾,更能重塑國家品牌形象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未來台灣可進一步打造以珍奶為核心的觀光與外交計畫,持續提升國際能見度與品牌價值。

【本文獲王福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珍奶國際日與台灣餐飲品牌的全球機會》】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威脅台灣珍奶的中國品牌!蜜雪冰城如何征服馬來西亞市場?
珍珠奶茶如何在全世界颳起旋風?細看台灣飲茶文化的轉變
台灣手搖飲店數量比便利商店還多!能在紅海中脫穎而出的關鍵為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