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系兩岸 青聚蓮都 一場跨越海峽的綠色交流之旅

【記者 彭可/浙江麗水報導 】2025年2月12日至2月13日,一場以「林系兩岸 青聚蓮都」為主題的兩岸青年交流活動在浙江麗水蓮都區盛大舉行。來自臺灣嘉義大學森林系和土木系的師生共30餘人,踏上這片青山綠水之間,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與學術之旅。



▲林系兩岸 青聚蓮都:一場跨越海峽的綠色交流之旅。(圖/單位提供 彭可翻拍)

本次活動不僅是一場自然與人文的深度體驗,更是一次關於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和兩岸融合的智慧碰撞。


沉浸山水,感受畫鄉魅力


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在甌江之上,嘉義大學的師生抵達了4A級旅遊景區——古堰畫鄉,這座被譽為「麗水巴比松油畫發源地」的特色小鎮。走進小鎮,彷彿置身一幅流動的畫卷:清澈見底的河流、錯落有致的古建築以及空氣中瀰漫的負氧離子氣息,令人陶醉不已。在古堰畫鄉藝術中心,臺灣學生們被這座多元、熱鬧的藝術空間吸引,中心內展示的當地藝術家作品,充分體現了地方特色與現代藝術的完美結合。他們表示,希望將這份靈感帶回臺灣,促進兩地文化藝術的交流。


在導遊的帶領下,師生們參觀了理想藝站數位遊民交流基地。這座由大港頭鎮衛生院改建而成的青年驛站,如今已成為吸引各地青年才俊匯聚的創意空間。UniX數位遊民社群團隊透過經營這一平臺,將藝術、文旅與療癒等多元文化元素融入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嘉義大學森林系校友張正翰表示:「這裡的理念讓我深受啟發,我們也可以嘗試用這樣的方式來推動臺灣鄉村的發展。」



▲林系兩岸 青聚蓮都:一場跨越海峽的綠色交流之旅。(圖/單位提供 彭可翻拍)

苔蘚共生,探索現代農業


下午,隊伍抵達老竹鎮苔蘚基地,這是活動中最具科技含量的一站。作為嘉義大學森林系與土木系對口研學專案的一部分,該基地展示瞭如何透過「榧蘚共生」、「茶蘚共生」、「稻蘚共生」等創新模式,盤活荒山荒地資源,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據工作人員介紹,自2024年以來,該專案新增500畝苔蘚種植基地,帶動全鎮苔蘚種植面積突破2000畝,成為傳統農業向現代高效農業轉型的成功範例。


而老竹鎮則依託東西巖4A級景區及畲族文化資源,大力發展苔蘚農旅融合經濟,從苔蘚科普研學教育基地到苔蘚庭院經濟示範點,再到苔蘚藝術品展銷中心,各類「苔蘚+」節點串聯起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嘉義大學森林系教授兼系主任李嶸泰表示:「這種‘一產種植擴面+二產加工增效+三產文旅增彩’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希望未來能與麗水開展更多合作,共同推進兩岸農業科技創新。」



▲林系兩岸 青聚蓮都:一場跨越海峽的綠色交流之旅。(圖/單位提供 彭可翻拍)

夜學八段錦,增進同胞情誼


晚間的青年夜校活動中,兩岸青年齊聚麗水職業技術學院室內籃球場,共同學習傳統健身功法——八段錦。在健身氣功級裁判員董永利博士的帶領下,大家隨著舒緩的音樂節奏,逐步完成每個動作。雖然語言略有差異,但透過肢體語言和微笑,彼此之間的距離快速拉近。嘉義大學森林系碩士生徐瑞妤興奮地說:「打完這套拳法後,我感覺全身都暖和起來!以前只聽說過八段錦,沒想到今天親身體驗了一下,真的很有趣!」



▲林系兩岸 青聚蓮都:一場跨越海峽的綠色交流之旅。(圖/單位提供 彭可翻拍)

高效研學,共創美好未來


2月13日上午,嘉義大學一行走進麗水職業技術學院進行參觀交流,共同探討學術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新途徑。隊伍參觀了麗水職業技術學院植物標本園、現代農林實訓基地和工程測量實訓室,植物標本園裡收集了數百種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標本,現代農林實訓基地由「一山、一樓、一棚」三大功能區構成的現代化實訓設施和工程測量實訓室則承載著技術發展年輪的各類測量儀器,給團隊留下了深刻印象。隨後,嘉義大學教授兼系主任李嶸泰以《“永續”環境》為題進行了精彩講座。


這場跨越海峽的綠色交流之旅,不僅讓臺灣青年深入感受到大陸在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方面的卓越成就,也進一步增進了兩岸同胞的情誼與認同感。正如活動主題所言,「林系兩岸」,讓森林成為連線兩岸青年的紐帶;「青聚蓮都」,讓青春的力量匯聚於此,共創美好未來。


The post 林系兩岸 青聚蓮都 一場跨越海峽的綠色交流之旅 appeared first on 報新聞 Mega News.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