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其手之置喙/俞竹筠

俞竹筠

成語“上下其手”,字典裏說,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是貶義;如用“上下其手”反腐敗,則為褒義。 “上下其手”,應該算作中性詞。不過,腐敗份子慣用“上下其手”,搞暗箱操作、徇私舞弊、弄虛作假、上下通氣、開後門、做假證等不齒行為,用之恰當。如查證“上下其手”是否公正,這要看結果來驗證。它源自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

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雄才大略。不可一世。後代楚襄王(西元前298–前263在位)登基,依仗強勢,經常侵略弱小的鄰國。楚襄王二十六年,派楚將穿封戌領兵攻打鄭國。兵臨城下,鄭王頡雖親自披掛上陣,哪里是楚軍的對手?結果,一敗塗地。潰逃中,鄭王頡也被楚將穿封戌俘虜了。大軍凱旋回來,楚襄王大喜。當時,楚王弟公子圍,亦參加戰鬥。論功行賞時,公子圍貪功圖勞,硬說是自己俘獲鄭王頡的。穿封戌當然不依。於是,兩人及雙方部下,各執一詞,爭執不下。

楚襄王無奈,請伯州犁來公斷。伯州犁左思右想,想出個貌似公正的歪主意,命人帶上鄭王頡。說明原委後,便伸出兩個手指,上手指代表公子圍,下手指代表穿封戌,然後問鄭王頡是誰俘獲他的?鄭王頡恨透了穿封戌及楚軍,讓鄭國蒙受奇恥大辱。加之,公子圍乃楚王弟,乞求從寬發落。便毫不猶豫地指著上手指,說是被公子圍所俘獲。於是,伯州犁便判定是公子圍的功勞。從此,便有了“上下其手”成語。

伯州犁貌似公正,心裏卻巴不得鄭王頡指認公子圍,如功勞歸公子圍,日後自有好果子吃。穿封戌算老幾?如鄭王頡指認他,不但得罪了公子圍,自己亦未必受益。所以,暗使眼色,不說心裏也明白。楚襄王也樂觀其成,畢竟公子圍是王弟,親疏有別。其實,伯州犁真想公正,做法也簡單,調查研究,找在場人求證,也不會出差錯的。

衰翁不敢妄自置喙,“上下其手”用在如今反腐敗鬥爭,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君不見,在招商引資與拍賣土地中,官商“上下其手”,暗箱操作,徇私舞弊案例?更有藐視法理者 ,“上下其手”,顛倒是非,幹些傷天害理的事?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決心,反腐倡廉,成績斐然。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已成黨內外共識。現在,受賄與行賄罪責相同,反腐更加有力。不過,“上下其手”,尚未成為過去式。二十大後,仍有相當級別的貪官,不收手。至於“蠅腐”、 “蚊腐”者,運動“上下其手”,更待重拳整治。(壬寅兔年冬至)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