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物華錄》:吃到的人會喜歡/三耳秀才

——寒石《江南物華錄》初評

三耳秀才

“總算吃到嘴了”。——拿到寒石的《江南物華錄》,第一感覺就是這麼一句:“總算吃到嘴了!”

回頭看,年頭可以追到“老味道”“書風”剛興起之時。那時,我們就叫寒石追“風”而行。可他不。後來,折騰幾年,他的書稿總算上交了,到了出版社那裏,又是幾年。——總之,他就這樣。綜合來看,慢工出細活唄!

不由自主,聯想起吃餃子:一條小街上有一家口碑很好的兄弟餃子館。奇怪,你要是一個人,他還不接待,送客出門,我們三兩個人去時,不用你點菜,老闆只問什麼餡的。你如果張嘴要三斤,他掃你一眼,拿走菜單,說:“你們吃不了,二斤吧”。就這麼著,這家小型餃子館火了好幾年。近年我沒去,也不知還在開嗎?——由此引申議論一番:為了一口吃的,吃貨們真能忍。寒石呀,你一個碼文字的,能行嗎?具體到《江南物華錄》,這本書能讓手機時代的讀者抬一下眼皮嗎?

從根本上講,當然,市場永遠崇尚內容為王。那麼,講美食,憶江南,《江南物華錄》有何妙處?

打個比方來說吧。在我看來,《江南物華錄》,宛如江南大戶人家老廚師燒出的家常小菜。符合主人一家的口味,又可口,又精緻,還家常。

先說精緻。書名《江南物華錄》有“物華”,“物華”說的是物的精華,根本上,這反映的可是人和物的“親切”關係。自然,包含了作者寒石對江南的精緻感受,還有,作為食客對“物華”的精緻發現和獨特表達。先不說別的,說說分類上的用心吧!全書分兩大類。一類,大地上的饋贈。他們取名為“草木間”。再分類,分春夏秋冬,即“草木間·春”“草木間·夏”“草木間·秋”“草木間·冬”。

另一類,水裏的奉獻。他們取名叫“水江湖”。再分類,為“水江湖·江湖裏”“水江湖·灘塗上”“水江湖·大海中”。如此用心分類取名,結構傳統而有創新之意。——精緻到骨子裏的江南人,由此可見一斑。

當然,精緻更應該表現在文字裏。這裏,我們來引幾個句子來看看作者觀察物的細緻和表達的精緻吧。“偶然加巧合,讓它成為一株生長在灶洞裏的筍。更多的偶然加巧合,使得這裏要不了幾年,就將淹沒在一片竹海中”(P004)。“暑伏天,烈日驕陽,芋自備斗笠蓑衣,不怕曬”(P108)。“多水的江南就該有菱。就像蓮藕,足跡遍佈南北東西、天涯海角,可怎麼看也是江南水澤裏的尤物”(P132)。為了香酥魚能帶回家,你看他筆下的文字:“‘打三份,每份三條!’朋友話音剛落,我們仨幾乎異口同聲地喊,隨即又相視哄笑,相處多年的兄弟,彼此竟如此小心眼,面目可憎”。

再說可口。我個人覺得,寒石寫文章走的是偏傳統一路。私下裏我愛對他講,你再放開一些,再狂點。說實話,他的這本書,編入的單篇文章,我先前看過不少。如今,在一個精緻的大結構裏來審視,前後參看。我覺得我先前小看了寒石。這本書,整體顯現出了一個傳統而又不僵化的中正平和。——不耍花架子,文字一層一層有力推進,這,可是最吃寫作功夫的喲。這裏,我們單挑幾篇來舉例。全書第一開篇《春天的筍》,第一句是:“大地暗藏機關,這一點我深信不疑”。最後一句是“後來我想明白一件事,大地或許真有機會,那些春天裏的筍就是他的暗器。誰觸碰了大地的機會?不是春風、春雨,就是溫煦的春光了”。論技巧,前後照應了吧!文章中間部分,有他的憐惜:“美好的東西往往以弱者的面目呈現,如花朵、孩子、女人。堅挺而脆嫩的筍,讓人在竹林裏變得優柔寡斷,舉腳不定”。哈哈,“舉棋不定”,讓他給改成了“舉腳不定”。最後一篇《五月的甜》,那可真是“可口可樂”。你看他寫的是:“走進五月,果園裏一些趕早的果實開始露出成熟的笑靨,枇杷、楊梅先後開顏,西瓜、冬青瓜開始袒露胸懷。還有桑葚,紅的紅,紫的紫,結綢似的在枝葉間閃爍。空氣中有絲絲清鮮味兒飄逸,泛著甜,挾著酸,像無數透明的拔絲兒,被風吹到天空中”(P062)。說“可口”,當然有吃的有“流口水”:“鍋尚未揭,飯香已四散飄逸,嫩倭豆的清鮮,老鹹肉的鹹香,加以糯米飯的香糯,那味道招惹人。味蕾迎風綻放,生物鐘早早鳴響開飯哨,腸胃也跟著咕嚕嚕亂叫”。

寒石,在序言中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江南”。謬也。就寫作的內容來說。他寫了香椿、草子、蓮、筍、楊梅、銀魚、蟶子、牡蠣… 皆江南尋常吃物,是所有江南人都要都依賴的飲食,甚至可以說,接近一種生活方式。他筆下的江南以及江南食物,不過是他寫作上的一點執著和特別感覺。還是回到我打的比喻上吧:過去江南大戶人家裏,有一個多年的老管家老廚師,老管家老廚師買菜燒菜,那可是全心全意為了主人的。深知主人家一家人的各種口味的。要調和,要兼顧,是日常,不是請客,要可口,還講賣相。看似漫不經心,其實,最江南,是平凡而又講究的江南。所以,《江南物華錄》是寒石的美食筆記,也同樣承載著許多江南吃貨的風雅味覺。

手機時代,越來越多的讀者不太在意紙質的書籍了。但是,還是有的,還有人在愛著,所以,我想,還是應該有人愛讀寒石這樣中正又不失機靈的文字!

《江南物華錄》,不要所有人喜歡,它要的是——吃到的人喜歡。所以,喜歡的人一定喜歡。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