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觀論》凱米風災後的臺灣/魯云湘
魯云湘(自由撰寫家)
凱米颱風對臺灣的中南部和東部地區,造成了嚴重的災情影響,許多民眾,此時想必正經歷艱難的時刻。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受災民眾的需求與心聲,而不是將焦點放在無謂的政治爭鬥上。
臺灣社會,此時應當團結一致,不應受到民粹的政治鬥爭影響。試圖利用災難,來達到自身的利益目的,只會讓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被忽視。此刻能夠放下分歧,專注於提供實際的援助,才能真正幫助受災民眾度過難關,並獲得更實質的支持。畢竟,人民的感受是最直接,也最單純的。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共同努力、相互支持的社會氛圍,這樣才能在面對災難時展現出最大的韌性與力量。
天災無情,是任何人都不願遭遇的。颱風的肆虐,或多或少打亂許多原先的計劃。所幸,颱風期間,北京對臺北的軍事動態,並沒有顯著升級與太大的活動。加上國防部在颱風來襲期間,果斷地調整了漢光演習原先的規劃,將實兵演練改為高司作業和兵棋推演,以確保能夠迅速應對颱風帶來的災害。
與此同時,臺北將人力資源集中,並啟動一級災防機制,隨時待命投入救災工作,優先考慮民眾的安全以及事後的救援工作,而非軍事演練活動。果斷地將漢光演習取消,並直接投入後續的救災工作,這是一個非常明智且負責任的決定,也展示政府在面對自然災害時的靈活應變能力。這樣的舉措,表明政府優先考慮民眾的安全福祉,並反映出政府對災害應對的重視。這樣的行動,不僅能夠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還能增強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及支持。
既然事情已經發生,與其檢討事前水利工程整治不完善,或是災情期間首長不在位,或是撻伐事後的災情補助,不如思考如何通過放下成見、團結、合作,真正幫助受災民眾重建家園,恢復正常生活,而不是關注在無謂的政治爭鬥上。
讓這些受災的家庭,早日恢復正常生活,除了先考慮在自身有限的能力下,再參與志願地方災後重建服務,並與政府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向國際社會展現出,臺灣在面對災難時的韌性。(照片翻攝畫面)
- 記者:好報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