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觀論》臺海軍事壓力下的國防應變/魯云湘

《海峽觀論》臺海軍事壓力下的國防應變/魯云湘

魯云湘(自由撰寫家)

中華民國國防部,發佈8月6日06時至8月7日06時「中共解放軍進入臺海周邊空域活動示意圖」,從8月6日早上七點至晚上九點為止,大陸共有主戰機及直升機計5架次,在臺灣本島東南方海域上空活動。然而,唯一能參考的距離,是該資料中顯示的鵝鑾鼻東北方約33浬。

首先,請各位讀者參考下列數據:鵝鑾鼻距蘭嶼41浬,距綠島則為57.2浬。其次,再由參考其飛航軌跡,看出來已穿越蘭嶼及綠島之間,並在兩點連線西側活動。而此區域,也是領海基線與臺灣本島陸地之間。

而依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7條與第8條規定,領海基線向陸地內側就是內水。一個國家的內水,與其陸地領土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國家對內水享有完全的排他性的主權。因此,內水與領海上空,毫無疑問地便是「領空」。

早在今年六月時,據國防部長顧立雄,向媒體與國人解釋「第一擊」的定義,「我們沒有第一擊,只有自衛權的行使」,並強調現在對自衛權的行使規定,在於「共軍攻擊我在航機艦設施,或是攻擊我本外離島,以及未經許可任何飛航實體進入我12海浬領空跟領海」。

而如今事隔兩個月,已有眼尖的非專業網友群眾,發現8月6日國防部發佈的示意圖,大陸的軍用航空器明顯地已經進入我國「領空」。而國防部的對應方式,則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

國防部的應處作為,並非下令緊急起飛攔截,或是執行廣播驅離,而僅僅是以「不升高衝突、不引發事端、降低敵對行為」為宗旨的「嚴密監控」。雖然旨在避免臺海局勢進一步升級,但只是靜靜地看著大陸軍用航空器進出我領空,多少也引發部份民眾對國軍應對能力的質疑。

對於大陸對臺的軍事活動,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是一步一步、循序漸進,以貼中線,過中線,貼領海(空),過領海(空),這次直升機,下次就換戰鬥機的方式。除了測試國軍面對突發狀況的應處能力外,更是要麻痺國人的內心,讓大家逐漸放鬆警惕,並試著接受這樣的狀況。

即便臺北在第一時間向北京抗議此舉,其對外、對臺有關單位,終究將以老生常談的那句「臺灣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沒有入侵領海、領空之慮。畢竟,臺海第一擊的主動權,早已在對岸手中了。

有鑒於此,此次事件並非國軍不下令,對進入領空的大陸航空器執行升空攔截、廣播驅離,或是行使自衛權。畢竟,若未經思索地下令執行,不是反映出指揮者在面對突發情況時的猶豫不決,而是極有可能成為兩岸的歷史罪人、引發衝突的原罪,是對付出後果的擔憂。

儘管,這次國防部選擇不升高衝突、不引發事端,且國軍在這種高壓情境下,更必須確保國家安全,與避免戰爭爆發之間,尋求微妙的平衡。

但在未來,面對大陸步步進逼的戰略態勢,與臺海情勢的進一步變化,臺灣如何在維護主權的同時,避免擦槍走火;而國軍,是否能在不同場景中,做出更具前瞻性的決策,將成為考驗政府與國軍的重大課題。(圖/本報資料照)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