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安全不該成為政治鬥爭工具/魯云湘

飛行安全不該成為政治鬥爭工具/魯云湘

魯云湘(自由撰寫家)

9月10日夜間時,空軍第二聯隊一架幻象戰機,準備返回新竹基地時,不幸發生飛安意外,所幸飛行員安然獲救。但在獲救過程中,一波三折的救援經歷,迅速成為媒體與社會輿論討論的焦點。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起意外雖對海空救援的效率與協調機制,有進行深入檢討。但仍迅速被政界與各方立場利用,成為無謂的政治攻防工具。這樣的惡性循環,對於空軍飛行員,特別是那些每日面臨高風險環境的空勤人員,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心理壓力和士氣打擊。

一般民眾,或許對飛行員的工作內容不甚瞭解。每趟飛行,皆需要高度的精神與集中力。因為,他們每天執行的任務,都可能是事關國家安全,或攸關民眾生命的安危。

即便如此,飛行這一領域,天生就充滿著不可預見的風險。一次意外,往往僅是環境、裝備、甚至是不可控的天氣因素所致。然而,當意外發生時,總有大量的評論,和所謂的“專家”冒出。每當聽聞這些外行的批評或是空洞的指責,對於出事的飛行員及其家屬而言,更是雪上加霜,也同時在無形中,對空勤人員的心理造成的傷害,甚至比實際事故本身更為嚴重。

每起飛安事件的背後,是需要獲得專業且理性地尊重。而在救援過程中,出現的裝備問題、統籌協調的漏洞,亦是值得討論改進之處。然而,當這些技術問題被刻意放大,並與政治話題牽扯在一起時,飛行員反而成為無辜的犧牲品。

對於那些長期承擔高壓、冒險任務的飛行員來說,持續不斷的輿論攻擊與政治角力,會讓他們對職業前景感到迷茫甚至失望。

飛行安全及飛行員的安危,應當是討論的核心,而不應成為政治消費的工具。畢竟,這是關乎人命與國家戰備的重要議題,而非某些人趁機抨擊對手的籌碼。對於不能輕易放過攻擊政敵的機會,當然是可以理解的。但能讓飛行員們擁有一個專業、單純的環境,停止對飛安意外的過度解讀及消費,才能讓他們以最佳狀態執行任務,繼續守護我們的國土與天空。

飛行安全的本質確實充滿風險,但更大的威脅,卻來自於社會對飛行員的無端指責與干涉,這不僅嚴重影響他們的心緒及削弱其士氣,也危及到國家的戰備能力。因此,無論是政府、媒體,還是社會輿論,都應更加理性地看待每一次飛安事件。

專業的檢討與改進措施固然重要,但這些討論必須脫離政治利益的糾葛,才能真正提升飛行員的心理健康。特別是對飛行員的尊重與理解,只有他們專注於其職責,而不必承擔來自外界的無謂壓力,才能確保這些捍衛國土與天空的守護者,能夠以最佳狀態執行任務。

如果不改變這種對飛安環境的態度,未來將會有更多優秀的飛行人才,選擇離開崗位,轉向壓力較小的民航業。而這樣人才流失的結果,對於國家安全並非長遠之計,反倒是場真正的災難。(本報翻攝畫面)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