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舊詩過新春/夏俊山

讀舊詩過新春/夏俊山

夏俊山

春節是傳統佳節,於詩詞中尋找春節的影子,可謂別有一番情趣。

唐代,皇上李世民的春節過得很快樂,其詩曰:“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這首御筆題寫的守歲迎春詩,可謂色調明朗,文筆輕快,把過年的歡樂心情描繪得有聲有色。孟浩然是盛唐詩人,他的春節過得遠不如皇上快樂。其《除夜有懷》:“五更鐘漏欲相催,四氣推遷往復回。帳裡殘燈才去焰,爐中香氣盡成灰。漸看春逼芙蓉枕,頓覺寒銷竹葉杯。守歲家家應未臥,相思那得夢魂來。” 詩人孤寂獨坐,遙想故鄉家家守歲,本想借夢團聚,誰想思親太切,夢魂難來,夢中相聚的念頭也落了空。全詩意蘊豐厚,情感深沉。一樣的春節,不一樣的是心情。中唐詩人劉禹錫的春節過得很鬱悶:“彌年不得意,新歲又如何。念昔同遊者,而今有幾多。以閑為自在,將壽補蹉跎。春色無情故,幽居亦見過。” 除夕,詩人追憶自身的失意,嗟歎故舊的凋零,寫下這首《歲夜詠懷》,平淡樸實的語言,蘊含著愁緒、悲情、痛憤、期望的複雜感情。

宋代,宰相王安石的春節過得也開心,其《元日》詩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描繪了迎新的勝景,抒發了喜悅心情,含蓄地表達了改革時弊的政治抱負。文天祥同樣官至宰相,他人生的最後一個春節是在大牢裡:“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複屠蘇夢,挑燈夜未央。”春節來臨,以被關押三年的文天祥知道到來日已多,於是蘸著熱血和心淚,寫了這首《除夜》。全詩表現出想與家人共聚一堂歡飲屠蘇酒的願望。“無情未必真豪傑”,丹心如鐵男兒也有柔情的一面。

古人將下雪比做“豐年瑞”,“海仙翦水看花工,仙人種玉來呈祥”。過年下雪下雪是下瑞氣,下好運。南宋詩人陸游的《除夜雪》寫道:“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陸遊大概一夜沒睡,守歲守到四更天,北風吹,大雪飄,預兆來年的豐收,陸遊依舊在燈下趕寫春聯(桃符)。

除了貼春聯,放爆竹同樣是春節的重要習俗,元代詩人兼書畫家趙孟頫寫道:“柳絮飛殘鋪地白,桃花落地落階紅。紛紛燦爛如星隕,霍霍喧逐似火攻。”這首《歲月》寫出了家家爆竹,戶戶焰火,氣勢如虹的景象,可謂“年味”十足。

春節,不可少了美酒。元代詩人葉顒的《己酉新正》:“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曆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態多。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春節天氣晴好,日曆上多了一歲,梅柳展新姿,松樹顯老態。過春節的人,飲多了屠蘇酒,歡笑的聲音響徹了雲霄。春節喜慶歡愉之情溢於詩外。

春節古時稱元旦(與現行西曆元旦不同)。明代,陳憲章在《元旦試筆》中寫道“天上風雲賀會期,廟謨爭遣草茅知,鄰牆旋打娛賓酒,稚子同歌樂歲詩。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全詩有聲有色描繪出了鄰里同樂、老少歡歌共度春節的動人景象。今日讀來,仍覺喜氣撲面。

明代於謙《除夜太原寒甚》:“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 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英國詩人雪萊有名句:“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於謙這首詩與雪萊的名句含義驚人相似。於謙生於1398年,1457年被殺;雪萊生於1792年,1822年溺死。前後相距近400年的兩位詩人都是非正常死亡,他們的同樣表現了不畏任何艱難困苦的樂觀精神,給生活在困境中的人們帶來了鼓舞和希望。

清代,詩人黃景仁本可以與家人團聚,過一個愉快的春節,可是,除夕之夜他卻戶外獨行,吟成一首《癸巳除夕偶成》:“千家笑語漏遲遲, 憂患潛從物外知。 悄立市橋人不識, 一星如月看多時。”社會貧富懸殊,幾家歡樂幾家愁。詩人憂慮重重,悄立市橋,這充分表現了詩人“眾人皆醉吾獨醒”的孤高情操和幽憤多思的性格。

西元1842年,流放新疆的林則徐的在伊犁過年,賦詩曰:“流光代謝歲應除,無亦無心判莞枯。裂碎肝腸憐爆竹,借棲門戶笑桃符。新幡彩勝為爭奮,晚節冰柯也不孤。正是中原薪瞻日,誰能高枕醉屠蘇。”林則徐遭遇坎坷,難以入眠,心潮起伏之際寫的詩卻意境豪雄悲壯,讀來令人振奮。

春節讀舊詩,可以感受人生百態、人間萬象,如此過新春也很有情趣,你說呢?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