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諜迷霧:觀台灣近期共諜案的警醒啟示/魯云湘

魯云湘(國際事務研究者)
一場不見硝煙的情報戰,正在台灣地區逐步浮現,每次共諜案的曝光,都讓國家安全防線進一步顯現漏洞。《孫子•用間篇》明言:「凡軍之所欲擊,…必先知其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間必索知之。」在兩岸對抗加劇的當下,情報戰早已無所不在。據國安局統計,2020年至今共計159人因涉「共諜案」遭起訴,其中現役及退役軍人共95人,佔比60%,顯示軍中與相關體系的滲透風險尤為突出 。正如孫子所言,無間不在,必須以情報先知為先。
孫子指出:「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近年檢調在府院黨高層幕僚中接連破獲多起滲透案。4月13日,前外交部長助理,因違反《國安法》將機敏外交資料,提供中共情報單位遭羈押禁見。調查發現,該名助理是透過民進黨民主學院前副主任,並由總統府諮議協助轉交情報,正是敵方「內間」操作的典型手法。
《用間》又云:「鄉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聞知之而傳於敵間也。」列舉近期台灣軍方兩起案例:
案例一:空軍夫妻檔。
主角:退役劉姓上校(2013年起);
手法:招攬曾經現役的孫姓中校、劉姓少校,以空殼公司接受中共情報單位匯款,刺探軍情;
結果:台灣法院依《軍事機密保護法》判處40年以上重刑。
案例二:總統府維安憲兵。
主角:憲兵211營三名退、停役士官及一名資通電軍士兵;
手法:將機密公文翻拍後,傳給黃姓中共情報人員;
結果:台北地方法院分別判處5年10月至7年不等刑期。
然而,仍有觀點主張:「間諜一定安插在敵陣,不會安插在自己人;檢調在執政黨高層抓到這麼多共諜,反而證明政府堅定反共、護台。」此說似合乎「間必安於敵陣」之意,但忽略了孫子所謂「無所不用間也」的全領域滲透:只要情報系統未能全面篩檢,任何組織都可能成為「內間」、「鄉間」或「死間」的目標。能夠破獲者,固見警覺;未被偵破者,才是真正威脅。
孫子強調:「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國防部顧部長指出,87%的共諜案由官兵檢舉查獲,顯示保防教育見成效 。但若僅止於「逮捕」,卻未高酬誘降、反用敵方間諜,就難以徹底瓦解其情報網絡。必須將「反間」策略落實於誘降、審訊、回馬槍式反制,才能將情報漏洞化為我方優勢。
孫子強調:「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國防部部長顧立雄先生指出,目前87%的共諜案均由官兵檢舉查獲,顯示保防教育初見成效。但若僅止於「逮捕」,卻未能高酬誘降、反用敵方間諜,就難以徹底瓦解其情報網絡。必須將「反間」策略落實於:
1、誘降:以優渥條件吸收已掌握的間諜,轉化為我方線人;
2、審訊:深入挖掘其背後組織與聯繫網絡;
3、回馬槍式反制:利用反間情報製造混亂,削弱對方情報體系。
綜上,為各位複習《用間篇》核心:
1、鄉間:利用在地人脈獲取情報;
2、內間:安插於敵方官員身邊蒐集機密;
3、反間:誘反對方間諜為我所用;
4、死間:散布假情報,誤導對手;
5、生間:以友軍或民間人士自然滲透。
藉由五間並用,以製造敵方混亂;同時,對內部需賞罰分明、情報互用,方能確保間諜體系運轉;無處不間的思維,讓我們在政府、軍隊、民間等各層面保持高度警覺。
面對執政黨政府幕僚、軍方退役與現役軍人、總統府維安憲兵等多起滲透事件,唯有依循孫子「先知」與「反間」策略,持續深化篩檢、誘降與情報反用。此外,唯有全民高度警覺,方能共築國防屏障,才能在複雜多變的兩岸情勢中,真正築起堅不可摧的國家安全防線 。(照片翻攝民進黨臉書)
- 記者:好報 採訪中心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