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加大美投資 專家看出1好事等著台灣

台積電加大美投資 專家看出1好事等著台灣
台積電加大赴美投資,引發軒然大波,外界反應兩極。(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台積電加大赴美投資,引發軒然大波,外界反應兩極,台積電股價則未有劇烈波動,也沒有出現拋售潮。財經專家杜紫宸指出,有很多的國際性管理與技術發展,需要透過人的方式,來帶動真正深層的腦力技術,台灣在「1985至1995年」的時間點,也是因爲有如此的絕對關鍵,才成就國際級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此次台積電加大美國投資,是很好累積赴美人才的管道,有助台灣未來產業升級。

台積電加碼千億美元投資美國,計畫用於興建3座新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廠及1座研發團隊中心,使其在美國的總投資額提升至1650億美元。

外界對於此台積電舉看法兩極。某部分專家認為,台積電欠缺談判能力,在美方的施壓下,雙手奉上卻沒換來相應的承諾,未來台積電在台灣本土生產的比重勢必會下滑,可能使台半導體先進製造的重要性下降,外界憂恐有台積電變成「美積電」的疑慮。

經濟部長郭智輝EMBA老師的台大管院副教授邱宏仁更示警,此投資案將令台積電股價劇烈震盪向下,直呼董事長魏哲家必須下台。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則指出,台積電技術不太有可能外流,但魏哲家掛保證台積電在台投資計畫不變,此事仍待驗證,因為一家公司無論規模再大,資源仍下是有限的,台積電若每年投資美國300億美元,台灣也維持同樣的資本支出,恐使台積電成本提高,財務壓力不容小覷。

另一部分的專家認為,魏哲家透露產線已滿,因此才有了加大投資、加大生產線的決定,間接釋出與AI需求相關的正面訊息,若在台原先的投資計劃真能不受影響,並持續擴產,有望更加激勵市場表現,以及台灣在國際上的重要性。

自台積電宣布擴大投資美國開始,股價絲毫未有太大的動靜,除了4日盤中股價一度觸及996元,隔日又回彈至千元以上,其餘皆遊走在平盤附近,儘管引發「美積電」、「矽盾崩毀」等疑慮,也未出現逃命拋售潮。知名分析師一句話總結:「台積電股價在兩極端的看法下,不溫不火。」

財經專家杜紫宸指出,以台積電的立場而言,其在高階製程方面具領先地位,擴大投資可以拉大他與三星、英特爾之間的距離,只要願意繼續加碼投資,就能鞏固其競爭優勢。

「長期而言,台積電赴美加大投資是件好事,我並不覺得有任何負面的作用」,在美國的投資大概只佔台灣現有投資的三分之一,且未來仍會持續在台擴產,台積電仍以台灣為核心,即便未來10年也是如此。

他分析,事實上,若將台積電赴美的投資留在台灣也不見得是件好事,畢竟台灣的土地、水電、人才有限,吃不下這麼大的市場,「你已經吃掉很大一塊了,所以台積電在台灣以外的地方成長,是一件相當自然的事,反而靠台灣這麼小的一個地方,滿足全世界半導體在未來的發展,才不切實際。」

回顧台灣在1985至1995期間,之所以成就國際級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與當時自美高階技術與管理人才返台具絕對的關鍵因素,其中包含劉德音、魏哲家、蔣尚義、林本堅、蔡力行等人,將海外經歷帶回台灣,展開一連串的腦力循環,促成台灣如今在半導體產業的優勢地位。然而,台灣已約有20幾年的時間,未有大量人才長時間赴海外吸取知識與經驗的現象。

「有很多的國際性管理跟國際技術發展,需要透過人的方式,來帶動真正深層的腦力技術。」杜紫宸認為,此次台積電加大美國投資可成為吸取國際經驗的管道,對台灣產業未來的升級到有很大的幫助。



相關新聞


知名作家揭「台積電背後盤算」:試圖拉攏美國並非沒有風險


有魏哲家掛保證台積電還是跌 專家:加碼赴美引2極端看法


台積電加碼赴美引爭議 《晶片戰爭》作者提1點認「投資值得」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