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HoHiYoung 歌舞社田野調查 學習噶瑪蘭文化
趁著寒假尾聲,二月七日至十日,慈濟大學HoHiYoung 歌舞社十位原住民族學生,首度前進花蓮豐濱鄉新社部落,透過部落踏查、耆老訪談、部落史演進,以及體驗噶瑪蘭族傳統工藝香蕉絲製作、樂舞、祭儀、飲食、服飾等田野調查,深入了解噶瑪蘭族的歷史和文化。同時,以量身訂做的衛教宣導來回饋當地長輩和國小孩童。特別的是,參與田野調查的十位學生都是其他族群(阿美族、太魯閣族等),大家一致表示,就是專程來學習噶瑪蘭族文化。
透過部落踏查,發現因十九世紀末期受「加禮宛戰役」影響,噶瑪蘭族人隱匿於阿美族部落超過一世紀,也導致噶瑪蘭族文化鮮為人知。護理科五專三年級學生張睿芸(阿美族)表示,自己也是第一次來新社部落,對噶瑪蘭族很陌生。因為耆老訪談,才得知噶瑪蘭族人相信萬物有靈的觀念,進而發展出產業祭典、祭祖儀式和宗教醫療,跟阿美族的族群文化大不相同。尤其,噶瑪蘭族以稻米為主,不吃小米,更是顛覆了既定印象。
護理科五專一年級學生高妤(太魯閣族)表示,就是因為很少人知道噶瑪蘭族文化,所以才要專程來學習。其中,有一道很特別的涼拌空心菜,是直接把生的空心菜揉到出水,再沾上鹽巴、辣椒,儘管賣相不太好,卻是超級好吃!原來,噶瑪蘭族有生食的習慣,不論是海鮮、動植物皆是,連冷湯也是常見選項。
除了體驗傳統技藝香蕉絲製作,學生也學習噶瑪蘭族樂舞,並現學現賣回饋給文健站長輩,獲得老人家一致好評。陳玉梅阿嬤表示,看著學生齊唱噶瑪蘭歌謠,覺得很開心、很溫暖,彷彿重溫年少時光。朱玉珠阿嬤表示,全世界只有一個噶瑪蘭,歡迎大家來新社部落,更給學生打了100分滿分,直誇學生唱跳一點都不輸給當地族人。
在田野調查的最後一天,HoHiYoung 歌舞社以衛教宣導回饋新社部落的長輩與孩童。針對老人家,學生安排了健康飲食主題;面對小朋友,改以口腔保健的話劇呈現。然而,這場衛教宣導的背後,是無數次的調整與修改。由於學生太習慣直接引用教科書內容,忽略了受眾的需求與理解程度。HoHiYoung歌舞社指導老師陳菱筑不斷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讓知識更貼近部落族人,例如:建議長輩多吃蔬果,就得拿部落常見食材,像是纖維多的黃藤心、蘆葦心來舉例,也以一天喝足5杯馬克杯(2,000cc)來說明,淺顯易懂的圖文對照,讓老人家一目了然,輕鬆理解內容。
社團指導老師陳菱筑強調,首度放手讓學生主導企劃案,如安排課程、聯繫講師、調整行程等,自己僅協助預算等,就是希望學生深入規劃學習課程,絕非只是走馬看花,到部落打卡刷存在感而已。由於新社部落地處偏遠,沒有餐點外送和大眾運輸的選擇,學生只能靠雙腳從民宿走到活動地點,還得買菜、煮飯自理三餐,學生笑說,每天起碼走8,000步以上,一定變瘦了。不過,噶瑪蘭新社部落學習之旅,真的是不虛此行!太值得了!
撰文/葉秀品;攝影/牛淑萍、HoHiYoung 歌舞社提供
- 記者:TCnews慈善新聞網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