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趁現在 慈大學士後護理學系2/24起報名


圓夢趁現在 慈大學士後護理學系2/24起報名


高齡化社會的醫療與照護需求龐大,全台護理人力短缺,慈濟大學設有東台灣唯一的「學士後護理學系」,114學年度將招收30人,書面審查和面試各佔50%,修業年限二年半。不同的是,招生對象是已大學畢業的一般民眾,讓更多人能一圓護理夢。


書審指定繳交資料有自傳(含報考動機)及讀書計畫,含班級名次的大學歷年成績單正本(應屆畢業生報考者繳交前七學期成績),以及特殊表現資料(最高學歷證明、工作年資證明、各類證照、個人或職場工作榮譽事蹟、競賽成果、志工服務等)。二月二十四日起開放報名,至三月二十一日止,四月十二日到校面試。


學士後護理學系一年級學生丘耀文,曾任國中特教班老師,也就是所謂的流浪教師。坦言讀護理就是想換個相對穩定的工作,但周遭家人朋友都不看好,紛紛勸退。所以,耀文主動申請公費補助,既不用擔心學雜費,也有未來就業的保障。只是,重回校園求學,又要在短短二年半內完成學業,課業壓力大,考試前夕幾乎都讀到凌晨,笑說簡直是回歸當年考大學學測的拼勁。



圓夢趁現在 慈大學士後護理學系2/24起報名


學士後護理學系一年級學生陳憶玲,曾擔任獸醫助理,表示過去工作多仰賴經驗而非理論,看到疫情期間醫護人員堅守崗位的承擔,更強化了想讀護理的念頭,希望能充實專業理論,考取護理師國家執照。與有著不同背景的同學相處後,期待未來能串接不同專業,運用到照護過程。


與一般大學生相較,學士後護理學系的學習氛圍甚至更好,不但成績優異的同學會分享筆記、解說重點,連自發性組成的讀書會,也多達三分之二全班學生參與,積極度高。系上甚至主動加課,強化學生熟悉解剖生理等基礎醫學,為後續的專業課程和臨床實習打好基礎。儘管求學過程不輕鬆,陳憶玲和丘耀文卻異口同聲的表示,過程蠻辛苦的,卻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勇敢轉換跑道,跳出舒適圈,不要被過往綁架,相信未來有更多機會。


學士後護理學系主任張美娟表示,第一屆後護學生共29人,最年長的是50歲,最年輕的是23歲,平均年紀31歲。學生來自各行各業,部分是大學念醫護相關科系,有些是在醫院從事病房書記、掛號書記等行政工作,想充實提升;也有一些人從事長照工作,希望取得護理執照後能開設長照機構;甚至是希望學習專業知識,盼未來能照顧家人。


與一般大學生不同的是,大部分後護系學生已畢業離校多年,擁有成熟的學習態度與高度的自主學習動機。儘管未來投入臨床動機更高,卻普遍認為護理科目不好念,數位技能落差壓力大,難免心生退卻。所以,系上主動詢問學生學習需求和意願,開設「護理X數位加速器-微型工作坊」,逐一教導學生操作數位簡報和設計技能,以及撰寫個案報告必備的文書軟體技能,讓學生清楚掌握學術報告的標準流程,熟悉數位工具的應用,提升自信心。



圓夢趁現在 慈大學士後護理學系2/24起報名


學士後護理學系主任張美娟表示,慈大後護修業時間二年半,畢業門檻共90學分。護理師考照實習時數要求1016小時,慈大學士後護理學系實習達到1080小時,可見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要求,不因修業年限較短而打折扣。學生享有跨學系、跨學制的學習機會,包括爭取出國交流及促進不同背景學生間的互動與學習。為協助學生畢業後順利接軌職場,學系規劃與慈濟醫療志業的合作方案,提供院內參訪及見習機會,並安排臨床導師帶領學生及早接觸工作環境,減少未來適應時間。


張美娟主任進一步強調,慈濟大學學士後護理學系是東台灣唯一的後護學系,第一屆學生中超過三分之二來自宜蘭、花蓮及台東地區。這不僅為在地民眾提供了轉業與求職的新選擇,慈濟醫療志業的實習場域,更是臨床學習的最好後盾。值得一提的是,學士後護理學系還設多了慈濟公費求學選項。學生若在畢業後取得護理師證照並選擇留在慈濟服務,求學兩年半的學雜費全額免除,且畢業即就業,大幅減輕經濟負擔。第一屆學生已有五位學生參與此計畫,未來進入臨床第一線時,若能結合其原有專業背景,將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深度的照護服務。



圓夢趁現在 慈大學士後護理學系2/24起報名


撰文/葉秀品;攝影/慈濟大學提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