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永續飲食文化在地未來式 共創共好綠色飲食生活圈論壇歡迎報名

打造永續飲食文化在地未來式 共創共好綠色飲食生活圈論壇歡迎報名


▲「112-113年北區飲食文化地方創生計畫」於5月在苗栗縣獅潭鄉辦理獅農x食農工作坊,了解農產與在地地理環境的關係。(圖/竹美館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由文化部指導,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與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共同主辦,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與國立清華大學區域創新中心共同合作,將於6月1日在國立清華大學清華學院教育館3樓舉辦「112-113年北區飲食文化地方創生計畫」公眾論壇,主題「食農永續與產銷之間的協作對話活動」。論壇開放報名,可至 https://reurl.cc/LW5lYK 報名。




打造永續飲食文化在地未來式 共創共好綠色飲食生活圈論壇歡迎報名


▲「112-113年北區飲食文化地方創生計畫」公眾論壇6月1日在國立清華大學清華學院教育館3樓登場,竹美館歡迎各界報名共襄盛舉。(圖/竹美館提供)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表示,此次論壇共分為三大主題,第一主題為「新竹飲食文化與生態圈建構:永續環境與飲食文化的在地行動」,呈現新竹縣市目前永續飲食生活圈的交織樣態。國立清華大學區域創新育成中心主任李天健以「大新竹食事」來談「區域特色飲食文化與支持系統」,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彭桂枝從女力實踐分享「農普知識建構與合作社經濟」,還有東海窟食農示範基地主理人王志文以及竹蜻蜓綠市集的重要推手亦為台灣綠市集協會前理事長林宜璇,來分享「如果『地方』成為教學材料:食農示範基地與學校合作」、「蹲點梳理地方DNA:竹蜻蜓綠市集的在地行動與永續發展」。



第二主題則為「飲食文化與社區營造:風土、風味、人情味」為主題,從過往在地積累能量,可以做為地方創生結合飲食文化推動的的墊腳石,長期蹲點新竹的新竹縣社區規劃駐地輔導計畫主持人曾綉雅將談談社區規劃師計畫中結合空間與在地食材設計的十三鄉鎮間的食農營造與永續微旅行,以及返鄉工作的的張伊貝和陳宜偲分享「尋味南埔:返鄉者的在地生活實踐」、「客家米食的好時好食:粄食文化傳承與推廣」,現場也將帶來客家小點讓來賓們品嚐。



最後一個主題則是從「產業創新與企業ESG:SDGs、企業ESG與飲食生活實踐」切入,希望可以連結新竹科技園區企業的ESG推展,讓社會資源共好。由半個科技人投入文化創業的鴻梅文創志業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陳添順分享串連地方文化社群間的合作與推展模式,苗栗獅潭鄉藏山椿工坊主理人劉耀聰以苦茶油進行在地產業創新行動、還有島內散步-地食新竹新竹區域資深總監郭又甄分享如何與企業共同規畫永續與食農旅遊的經驗。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表示,「食」雖然是生活中看似微小卻極為重要的一環。消費者如何有意識地做出選擇,以支持農村的發展,成為了當前的關鍵所在。與此同時,各地方也需善用社會資源與能量,串聯食農永續與產銷環節,攜手共創共好。在此過程中,建立友善環境生態圈與綠色飲食生活圈顯得尤為重要。永續飲食的理念必須與地方創生推動緊密聯繫,以形成更加多元化且友善環境的農產業。這將有助於拉近飲食的個人享受與農村的公共價值之間的距離,彌合生產、消費與生活之間的文化斷裂。更多「112-113年北區飲食文化地方創生計畫」活動資訊請至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官網查詢( https://www.nhclac.gov.tw/ ),或搜尋FB粉專「永續在地 x 飲食文化未來式」。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