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低語-陳昱榮個展成大登場 把交響樂團帶進校園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迎接新春,國立成功大學藝術中心邀請臺南出生藝術家陳昱榮,即日起到2月27日,在成大藝坊展出《無限低語Infinite Whisper─陳昱榮個展》,透過3件探討AI科技與人類共生關係科技藝術作品,盼能讓成大師生透過藝術,感受科技結合聽覺與視覺創作,進而反思生活。
陳昱榮藝術家分享,自己姊姊是成大畢業校友,對臺南人而言,成大是一個很特別場域,有著許多年少共同記憶,很榮幸能夠受邀在成大舉辦個展,並在藝術中心協助下策劃這次展覽,個展主題是《無限低語》,探討人類與AI之間關聯性,事實上人類社會從1899年就面對著機械科技文明衝擊,高更以作品《我們是什麼?我們從何而來?我們從何而去?》提出了一個關於生命意義提問,AI崛起世代,人類要如何面對新科技浪潮呢?
陳昱榮擅長以聲音與視覺為媒介進行創作,希望能透過藝術呈現,將聲音這個看不見東西具象化,讓大家感受到聲音所帶來感動與美妙。陳昱榮藝術家表示,展覽《無限低語》中運用AI技術為輔,將聲音作為創作媒材,透過聲音資料庫分析比對將數據視覺化;從 AI生成技術出發,希望能與人類產生新對話可能,不是要凸顯技術有多複雜,而是希望能讓觀者想像出,當聲音作為人類最早與世界溝通管道,要如何進一步探索語言、文字及程式所帶來演化過程。
「我們可以跟AI共存共榮,而不是互相抗拒,或單方面認定AI會取代人類」,陳昱榮藝術家表示,這次在這個通透空間裡面,一次展出 3 件科技藝術的作品,一開始很擔心作品會不會互相影響,尤其如何克服空間回音,後來一個轉念,感受到AI技術跟人類社會關係,不也是如此,人工智慧蓬勃發展的目的,不就是希望能跟人類、社會、環境間共存共榮嗎,於是,最後決定打破空間隔間,調整每件作品聲音平衡,讓各自聲音在展場中共融,「彼此演奏自己樂器,像一個交響樂團一樣」。
陳昱榮藝術家1989年生於臺南,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創作組,現為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生;作品關注空間與個體,以「關係」為出發點,探索聲音、空間與身體之間交互聯繫,結合表演藝術體現情緒流動與場所氛圍;他曾獲國藝會、文化部多項補助,並多次入選國內外駐村計畫與藝術展覽,現為仲聲造所工作室藝術總監,專注於作曲、多媒體、即興實驗音樂與裝置藝術等跨領域創作。
《無限低語》這次展出3件作品。陳昱榮藝術家表示,「聲紋流」( Spectrogram)以AI深度學習模組,進行對弦樂演奏家演奏聲響進行仿擬,搭配自己錄製大提琴琴聲,讓AI模擬音樂家與人類音樂家,進行一場即興對話,並將聲音競奏過程中所產生聲紋記錄下來,透過現場擺放18組共振喇叭,讓大家感受到影像再現演算法所形成共振波紋;透過這件作品,盼能讓同學思考聲音跟日常生活關係,當AI成為數位創作裝置時,到底可不可以取代真實音樂家,是不是有共存空間。
另,作品《字源擬態》(Pixel-Text),透過大型語言學習模組,強化語言在演算過程中遞迴延遲,並不斷生成新字元結構;《回返》(The Revisit)則以「宇宙」作為關鍵字,透過電腦演算與圖像生成,從「微觀」到「巨集」量化模式,讓圖像透過反覆生成形式產生不同質變。
國立成功大學吳秉聲助理副校長致詞表示,21世紀以來,被喻為第四次工業革命以人工智慧(AI)、大數據、物聯網(IoT)、5G、機器學習和生物技術等新興技術,迅速改變全球經濟和社會結構;其中人工智慧(AI)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術,在2022年由人工智慧公司OpenAI發佈ChatGPT聊天機器人後,因其能夠透過文字聊天模式進行創造性工作,如文章生成、圖片生成等多項應用,也成為藝術家創作輔具。
「如何駕馭功能這麼強大的輔具?成為當代藝術家的新命題」。吳秉聲助理副校長表示,陳昱榮藝術家運用AI技術作為輔助,探討以聲音作為創作媒材,透過聲音資料庫分析比對後,與人類產生新對話可能,希望能透過藝術家對AI輔具掌握,讓大家感受到「物的「人化」(圖靈)」與「人的『物化』」之間關係。
成大藝術中心楊詩弘藝術總監表示,成大藝坊去年9月份曾邀請吳宜蒨藝術家結合大數據貢獻、社群媒體中 AI對生活影響,及健康醫學角度,複合呈現跨領域藝術創作,同時提出人類看待生命省思;2025年成大將推出豐富多元人文藝術活動,不管是文化資產類深度展覽,或是阿卡貝拉(義大利語:A cappella)─無伴奏人聲音樂、古典音樂節等活動,非常歡迎大家一起參與。
無限低語Infinite Whisper-陳昱榮個展
展期:2025.01.04(六)-2025.02.27(四)9:30-17:00(周日休館)
春節期間:(2025.1.25─2.2)休展。
地點:成大藝坊(光復校區學生活動中心1樓)
- 記者:勁報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