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後爆11例「類鼻疽」3人進加護 羅一鈞:8月下旬是高峰

颱風後爆11例「類鼻疽」3人進加護 羅一鈞:8月下旬是高峰

南部爆發本土「類鼻疽」,疾管署今天(6日)表示,凱米颱風過後,國內出現11例本土類鼻疽確診病例,分別為高雄市8例、台南市2例、嘉義縣1例;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目前還有3人在加護病房,而類鼻疽常於颱風過後2到4周發病,預估至8月下旬都會是確診高峰。

疾管署說明,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也可經由吸入受汙染的塵土、水滴感染,颱風後疫情常為吸入性感染,通常在颱風後1個月內,增加確診個案。

疾管署指出,新增的11例個案,都在南部縣市,分別為高雄市8例、台南市2例及嘉義縣1例,年齡介於30多歲至80多歲,其中10位有慢性病史,另1例有酗酒史,目前個案都住院中,其中,有3例病況較嚴重,在加護病房治療。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3名在加護病房的個案,其中1名是嘉義縣的40多歲男性,有酗酒史,7月底出現發燒,發病3天後就醫,一開始診斷為猛爆性肝炎,後續在住院期間發生休克,轉加護病房,血液檢出類鼻疽致病菌,通報確診,目前意識不清。

至於其他2名個案,林詠青解釋,另2例是台南70多歲女性、高雄70多歲男性,在7月底出現意識不清、全身無力等症狀;台南婦女急診就醫後,血液檢驗確診,高雄老翁則在急診發現發炎指數上升,X光顯示肺炎,還在加護病房救治。

羅一鈞分析,這次病例分布從台南安平至高雄林園,主因是凱米颱風侵襲的範圍,或災害區域廣泛,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全數南部縣市,都是災後類鼻疽疫情高風險區域,依往年經驗推斷,不排除今年累計病例高達30至40例。

(延伸閱讀:新冠增124死創11個月單周新高 羅一鈞示警:日本疫情上升

針對類鼻疽症狀,疾管署補充,症狀表現差異極大,也可能為無症狀,常見的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

根據國內統計近5年類鼻疽致死率4.5%,國際上報告類鼻疽死亡率可達40至75%,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都是高風險族群。(責任編輯:許雅慧)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