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震盪全球 台加探討推動原民經濟跨國串聯促共榮

由渥太華大學國際政策研究中心(CIPS)和駐加拿大代表處共同主辦的國際原住民論壇今天登場。全球正面臨關稅戰帶來的經濟大震盪,與會專家均認為透過原住民經濟的跨國串聯,可以為復原力和永續力提供重要途徑。

這場在渥太華舉行的「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印太原住民族繁榮發展」國際研討會,吸引加拿大第一民族、梅蒂斯及因紐特3大原民領袖及代表、加國政府官員與智庫學者,以及來自美、日、澳、紐及台灣等多位專家擔任與談人,逾100人齊聚,深度交流經濟、文化、環境等多方議題。

日本駐加大使山野內勘二(Kanji Yamanouchi)、紐西蘭駐加高專希利爾(Cecile Hillyer)、澳洲駐加高專羅根(Kate Logan)及駐加拿大代表曾厚仁擔任開場致詞,加拿大全球事務部代表閉幕致詞,顯示各國大力支持GCTF的跨國性合作。

羅根讚揚透過GCTF看到了台灣的優勢與專業。她說:「台灣在地震、醫學和網路安全等領域的成就有目共睹,去年在渥太華舉辦過GCTF反制假訊息研討會,今年則鎖定原住民議題,這個平台很好地凝聚了理念相近國家的力量。」

GCTF是由台灣和美國於2015年共同創立以因應全球和區域挑戰的創新平台,隨後日本、澳洲、加拿大陸續加入。

正值美中貿易戰引發全球經濟焦慮之際,研討會的焦點之一是討論如何創造更強大的原民經濟。

加拿大梅蒂斯民族委員會主席普魯登(Victoria Pruden)對中央社表示,國際地緣政治帶來了災難,也創造了新動力。「這是一個時機去大力促進全球原民經濟合作,而加拿大、台灣、澳洲和新西蘭是『原住民族經濟貿易合作協議』(IPETCA)是創始成員,可以從我們開始,發掘彼此需要,鞏固最大化利益。」

她舉例稱:「加拿大原民社區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這是台灣需要的;台灣的科技和醫學之進步是加拿大原民社區渴求學習的。重要的是,IPETCA成員國有著互信、共享、永續等共識,在推動原民經濟時能更好地兼顧社會責任。」

加拿大曼尼托巴省達科他-奧吉布韋原住民委員會(DOTC)營運總監狼麥英(Maeengan Linklater)也說:「曼省正研議出口原住民社區生產的豬肉到台灣。IPETCA成員國中的原住民社區內有許多蓬勃的企業和商機,除了推動貿易外,還可運用集體專業知識以加強招商引資。」

文化教育和觀光旅遊等層面也是研討會上另一大亮點。渥太華大學名譽校長兼第一民族耆老康曼達(Claudette Commanda)、亞伯達大學原住民研究學院院長安德森(Chris Andersen)、台灣國家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吉娃思巴萬(Ciwas Pawan)和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蔡政良等多名專家討論了原民教育和語言復振等議題。

吉娃思巴萬對中央社說,過去10幾年的累積下,台灣原民教育和語言復振的工作越來越成熟。「這次研討會很有意義,將台灣推動原民教育的成就與他國分享,也繼續吸取他人之長而壯大自己。」

活動現場也設有攤位展示台灣原民太魯閣族及加拿大梅蒂斯原民手做珠飾工藝品及文創刊物,並提供由第一民族Kitigan Zibi部落原民風味便當餐盒,為研討會增添許多原民文化風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