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首次登場 學者:沒核電2050淨零做不到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8日首次登場,被外界視作擁核派與反核派的正面交鋒,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日前受訪時再次提到核綠共存、核電延役等主張。賴清德總統強調,不排除任何有助於淨零的能源方案,但必須妥善解決核安、核廢料,以及法制面等諸多問題。學者直言,沒有核電想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根本做不到。



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及顧問李遠哲都公開表達擁核,施信民、李根政等環團代表則堅決反核,兩派正面對決備受關注。



賴清德會後裁示,當前政府重要工作第一要確保穩定供電,第二要努力開發多元綠電,第三不排除任何有助於淨零的能源方案,包括未來新的、先進的核能技術。無論是面對新的核能技術,或者現有核電廠存廢,都必須先經過社會對話、取得社會共識,來妥善解決核安、核廢料,以及法制面等諸多問題。



環境部長彭啟明強調,核能只是氣候變遷當中的小議題,不會立刻決定核電廠是否延役,政府非核家園政策沒有改變。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說,台灣使用核電必須考慮核能安全、核災應變風險、核廢料處理等3個問題,若沒有答案就應該採取其他選擇,這是一個科學問題。



工程學者認為,是否使用核能,拖著不決定,對整體國家發展不利,且想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沒有核電根本做不到,呼籲政府務實面對。



經濟學者說,民進黨政府主張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其中包含諸多能源使用技術,要做到非常困難。特別是台灣最重視的半導體與AI相關產業,需要大量且穩定的傳統電力投入,核能必然是最好的電力來源,絕對能夠支撐經濟發展,美國、日韓都非常重視核電。



環保聯盟創會長施信民表示,新增電力需求的時候,應該考慮台灣國土的承受力,也要讓產業多負擔一些綠能的責任。當產業行有餘力時,是否能夠鼓勵社區型、公民電廠,來作為產業的一些企業責任。



與會的國際半導體協會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提到,採用綠色能源達成永續目標,是台灣產業發展跟競爭力的關鍵,台灣供應鏈跟世界接軌,很多國際客戶都是RE100的倡議者,所以台灣產業如果要保持國際競爭力,綠色能源使用就事關重大,希望政府能夠持續綠能建設。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