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周年演說未提兩岸引猜測 美方建議的嗎?學者:賴清德打「安全牌」
(菱傳媒/台北報導)賴清德總統昨(20日)的就職周年記者會,總統府已將全文放在網站上,全長僅14分鐘,包括回答3名記者提問,30分鐘就結束,賴總統快速的完成就職周年演說,而且主文中都沒有提及中國、兩岸問題,更是讓這篇演講引起關注,紛猜測「美國應該是出手了」,曾經是國民黨副秘書長的政治大學教授黃奎博則在臉書上表示,應該是嚴重到不能提了,同一時間,總統府發言人李問投書美媒《華盛頓時報》,駁斥2名美國學者在美媒《外交政策期刊》聯名發文,認為川普應該約束台灣(Trump should rein in Taiwan)的論述,李問說,台灣堅定捍衛自身安全,對抗北京併吞的目標,這並非挑釁行為。
賴總統昨天的就職周年演說結束後,外界就注意到,整篇文稿中都沒有提到中國,也沒有提到兩岸,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王宏仁向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表示,外界早前已預料賴清德會放軟態度,但他在此次的語氣比預期更柔和,沒有提及與中國平等、台灣主權等可能「挑釁」北京的話。王宏仁說,「以他(賴清德)耿直的個性,不會把話放在心裡,因此這已經是釋出善意——從這一刻開始,他對兩岸問題發揮最大彈性。」
王宏仁解釋說,隨美中關係步入談判降溫階段,賴清德團隊選擇打「安全牌」,談話聚焦民眾關心的經濟及內政問題,避免有任何刺激中國的言論,給北京藉口提升軍事壓力。
美國智庫全球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中國總監蕭嫣然(Amanda Hsiao)表示,北京和華盛頓達成的貿易協議引發台北焦慮,憂心台灣問題可能會出現在未來的美中談判中。蕭嫣然指出,台灣擔心北京可能會尋求美國軟化其長期支持台灣的立場,「這種不確定性可能是賴清德選擇在演說中並未高調重申其對中國威脅看法的原因之一」。
其實在賴總統就職周年前,美國《外交政策期刊》於5月1日刊出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Christopher S. Chivvis及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美國治國方略計畫資深研究員Stephen Wertheim2名學者聯名文章,標題是「川普應遏制台灣」,副標題是「賴清德總統的言論增加了與中國發生戰爭的風險」,這篇文章中指賴總統將台灣定位為一個獨立於中國的主權國家,比之前的幾位領導人走得更遠,他正在採取經典的「切香腸」策略,而世界各地的觀察者基本上都忽略了這一點。只有美國才有能力讓他改變路線。
這篇文章中,同時還提及了前總統陳水扁一連串行為,讓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希直接告訴他,美國反對陳水扁的計劃,因為這將激怒北京,加劇局勢升級,並增加戰爭的風險,戰爭可能會將美國捲入其中。這篇文章中的結語是,如果小布希可以,川普也可以。
這篇文章被馬英九前總統在賴總統就職前夕提出,並且評論說,「我們的總統居然被美國學者數落說是需要管教的,這真是最大的羞辱」。
其實總統府也注意到這篇文章,總統府發言人李問投書美媒《華盛頓時報》(Washington Times)並於19日刊出,李問表示,台灣謹慎維護台海和平,國際社會仍無法避免受到「指責受害者而非侵略者」的誤導性言論影響,這類言論還指控台灣必要的防禦措施是「政治升級」。
李問說,台灣堅定捍衛自身安全,對抗北京併吞的目標,這並非挑釁行為。讓針對中國間諜行動的法律及制度性措施更完善,同樣不是挑釁。
他指出,捍衛台灣民主,對抗中國毫無正當理由的侵略,不應被蓄意曲解為在台獨問題上「挑戰紅線」。在台灣長期政策是維護現狀下,更是如此。
李問表示,這些合乎常理的措施對於保護台灣免受中國持續的軍事威脅,及其他漸進形式的脅迫是必要的。總統賴清德提出的17項反制中國顛覆活動措施,就代表這方面的努力。事實上,總統的演說聚焦必要的體制改革,並沒有詳述台灣國際地位相關問題。
「境外敵對勢力」一詞,是來自2020年反滲透法的客觀法律定義,意指「與我國處於戰爭或軍事對峙狀態的國家、政治實體或團體」。李問指出, 反滲透法已上路4年多,透過這項法律來認定中國的威脅,並非沒有前例。
李問也提到,台灣軍方和政府的多起間諜案引發多項改革提案。 光是2024年,就有2/3的相關調查聚焦現役與退役軍人。自2021年以來,被起訴的人數增加兩倍,顯示中國間諜活動日益頻繁。政府與立法院的政策幕僚也有多人遭到拘留。
「這些事件凸顯台灣必須嚴肅反思現有制度的缺陷。台灣需要全球夥伴的協助,找具體的解決方案,而不是互相指責。」
他說,將賴總統的政策貼上「對抗」的標籤不只不正確,還呼應北京阻撓台灣強化反間諜措施的論述。
李問寫道,既然台灣堅定維護現狀,刻意扭曲的說法就試圖從台灣客觀描述中國威脅的言論中,找尋所謂「挑釁」的證據。這些錯誤論述同時也傾向剝奪台灣作為和平維護者的能動性。「事實上,台灣比任何國家都更清楚台灣與全球經濟所面臨的巨大風險。」
李問的撰文內容與賴總統昨日在就職周年記者會回答記者提問,指侵略者才是和平破壞者的說法相同。
《外交政策》創刊於 1970 年,主要關注全球事務、時事以及國內和國際政策。該雜誌每天在其網站發佈內容,每年還出版四期印刷版。華盛頓時報是發行於華盛頓特區的報紙,由統一教買下,被歸類於保守主義之列。
更多新聞:
就職周年談話全文/賴清德宣布成立主權基金 向在野黨主席簡報國安情勢
- 記者:菱傳媒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