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偉真話中國》川普應實現32年前在中環建一座川普大廈


王向偉真話中國》川普應實現32年前在中環建一座川普大廈

32年前,川普訪問香港,打算在中環建一座川普大廈 但是計畫擱淺。現在,香港的房地產市場正經歷艱難時期,尤其是負債累累的新世界發展。香港的地產富豪擁有大量優質土地,他們完全可以合作共同提出一個讓川普家族難以拒絕的投資方案。(圖/取自網路)

作者/王向偉

1993年8月,川普訪問香港,打算在中環建一座川普大廈。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紐約人,世界上只有另外一個城市讓我印象深刻——香港”,川普在與《南華早報》的採訪中興奮地說,當時他身邊是他的女友瑪拉·梅普爾斯,她當時懷孕七個月,懷上了他們的女兒蒂芙尼·川普。

據報導,川普當時與幾位香港房地產巨頭開會討論。然而,由於財務和其他原因,這個計畫最終擱淺。現在,32年過去了,香港是時候重新審視這個想法,並幫助川普實現他在這座城市建造川普大廈的未了心願。

在最近的一次晚宴上,一位香港年輕學者提出了這個想法,引起了在場一些人的竊笑。然而,這個建議引發我的共鳴與思考。

我可以想像許多讀者會對此也會不以為然。 但如果我們深入思考,這個建議正是我們這個城市在不確定時代中,迫切需要的那種跳出框框的創新思維,特別是在中美競爭加劇的情況下。

這個想法與傳統智慧格格不入。1993年以來,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川普在其第一個任期內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現在他重返白宮,並在內閣中安插了眾多對華強硬派。許多分析人士預計,未來幾年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對抗將加劇。

自川普32年前到訪以來,香港也經歷了重大變化。由於對2019年抗議活動和2020年實施的國家安全法的擔憂加劇,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正受到威脅。

那麼顯而易見的問題是:川普為什麼要重新考慮在香港建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大廈呢?我的回答是:為什麼不呢?

首先,香港的地產富豪們可以利用川普作為生意人的交易性格,因為他們有與他合作進行房地產開發的第一手經驗。1993年香港的川普大廈未能實現,但川普在1994年再次飛抵香港,並會見了新世界發展公司時任董事總經理鄭家純和其他房地產大佬。

同年,由鄭家純的新世界發展公司和由羅康瑞領導的里安集團支持的財團同意為川普在曼哈頓推進有爭議的河岸南項目提供融資。據報導,2005年,這些香港投資者與川普分道揚鑣,他們和川普將剩餘未完成的部分出售給了凱雷集團和Extell發展公司。

現在,香港的房地產市場正經歷艱難時期,尤其是負債累累的新世界發展。香港的地產富豪擁有大量優質土地,他們完全可以合作共同提出一個讓川普家族難以拒絕的投資方案。

與大多數分析家不同,我認為中美關係可能正進入一個緩和期,儘管這種緩和會持續多久誰也說不準。自川普上任以來,北京和華盛頓都儘量避免進一步激怒對方。在川普就職前後的幾周裡,中國官方媒體熱炒兩國合作的雙贏前景。

在一個不尋常的舉動中,習近平主席派副主席韓正出席川普的就職典禮,之前還與他通了電話。在農曆新年前兩天,官方媒體頭條報導了習近平向“他在美國愛荷華州的朋友”寄送賀卡的消息,習近平呼籲兩國政府共同努力實現互利共贏和共同繁榮。習近平於1985年首次訪問愛荷華州。

在另一個不尋常的舉動中,美國搖滾樂隊OneRepublic在周二晚上中國的春節聯歡晚會上罕見亮相——這是中國觀看人數最多的電視節目。

在此之前,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馬可·盧比奧通了電話,王毅表示北京和華盛頓應該找到在新時代相處的正確之道。中國在過去幾年裡兩次制裁了盧比奧,但這通電話還是發生了。

關於川普內閣中充斥對華強硬派已經有很多文章評論過,這就是說川普已經成為美國政府中對華最務實和理性的人。上任一天後,川普表示,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多徵10%關稅的措施可能會在2月1日生效。兩天後,他告訴福克斯新聞,他“寧願不”對中國徵收關稅,暗示他願意與中國討價還價而達成貿易協定。

鑒於川普的衝動性格,很難確定他的意思或他真正想要什麼。然而,初步跡象表明,蛇年中美關係有一個比預期要好的開始。

香港仍然可以通過利用其“一國兩制”模式發揮獨特作用。首先,它必須更好地向世界講好香港故事,以消除廣泛存在的香港正走向一國一制”的誤解。

據報導,香港富豪嘉道理正在牽頭籌集5000萬美元,通過全球公關活動宣傳香港,旨在向世界展示這座城市“安全且適合做生意”。

香港積極推動和促成建造川普大廈可能是宣揚香港的最優方案之一。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王向偉真話中國》川普應實現32年前在中環建一座川普大廈

王向偉,出生於東北吉林。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士、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學碩士。

有30多年媒體從業經驗。曾任《中國日報》記者,後在英國留學和工作。1994年加入香港英文報刊《東快訊》任記者、編輯。1996年加入《南華早報》,2007年晉升為副總編輯,2012年出任總編輯。

2016年起擔任《南華早報》編輯顧問,於2022年10月底告別,2023年開始在香港浸會大學任教,「重回香港踏上新聞教育的新征程,為所鍾愛的新聞事業教書育人」。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