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哥小唱》紅花、珍愛、民歌228


雄哥小唱》紅花、珍愛、民歌228

本周再爆出,新任文化總會執行委員的,根本不是文化人,而是政治顏色變幻莫測、充滿爭議與鬥爭力的政治人!原來巨額文化公款,只是挪用為特定利益集團的控制費,不僅霸占人民付出的資源,也幾乎壟斷了國家的展示平台。(圖/取自網路)

作者/吳統雄(台灣民調創始人/第一代民歌手)

雨彤文化藝文中心將在本月28日舉辦「向大師致敬」民歌演唱會,不售票,是「純」創作與藝文人士的聯歡與發聲。演唱會在標題與主旨上均未與「228和平日」一詞連結,因為「愛與和平」不是一天,而應該是日常。不是一時一地,而應如世界民歌《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點點紅花去何方?》所頌,是全球人民共同的心聲。


雄哥小唱》紅花、珍愛、民歌228

演唱會前,我們並沒有想到,在創作與藝文之前加個「純」字。因為藝術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讓生活中的人性交流撫慰,讓靈魂得到成長的方式。我們都瞭解,除非有緣成為暢銷作者,我們服務的都是不同區塊的分眾。我們的演唱會,就是交流我們各自付出的機會。(如圖,演唱會報導,請參見本專欄《偶然、Dylan、民歌百年》)

小咖付出為心靈 大師討飯保政權

不料,在演唱會前夕,突然出現一群口袋裡揣滿政府補助款的「藝文大師」,聲嘶力竭出來大喊:「我們要向政府討飯!」。隨之揭露的資訊更顯示,政府原來曾將巨額的金錢,挹注到極少數的藝文大師身上,而這些大師所服務閱聽人的數字記錄,竟不見得超過我們這些無名小卒。

以演唱會主持人楊依靜為例,她做的是對家庭心理療癒的實驗劇場,申請記錄從未得到一毛錢補助,全靠自己的熱情撐了13年。其他的人,包括我,因為衷心投入不覺苦,也不知道有補助,創作無收入超過4、50年的大有人在。

我們以為政府對藝文很窮,原來事實很闊。本周再爆出,新任文化總會執行委員的,根本不是文化人,而是政治顏色變幻莫測、充滿爭議與鬥爭力的政治人!原來巨額文化公款,只是挪用為特定利益集團的控制費,不僅霸占人民付出的資源,也幾乎壟斷了國家的展示平台。

進一步檢視發現,要拿到巨款、成為大師,不僅要為特定利益集團宣傳服務,還要宣傳該集團為了鞏固政權的仇恨!尤其是打著「和平旗號」卻故意相反擴大、甚至創造仇恨!

回歸公共避免輸送 珍愛事件衆望所歸

「理念被扭曲為手段」,反轉打擊原始的理念。所以呂秀蓮主張將「228和平公園」改名為「世界和平公園」。可惜,她與所有正派的創黨元老,已經全部被現在這個與民主進步毫無關係,反與納粹蘇聯相通的民粹政黨趕出去了。

「愛與和平」包括個人珍愛與人民大愛,這也是孔子編民歌集《詩經》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放在第一首的原因。

恰巧,日前出現「珍愛事件」,因為陳玉珍立委主張刪除已經背棄「公共」,成為政黨仇恨宣傳筒的公視23億預算,政治利益集團欲在金門罷免陳玉珍,在這麼低門檻的地方,還加上已有「賄選」疑慮的代付郵資費用等,結果第一階都過不了關!

證明公款應回歸公共利益,不應成為利益輸送,實屬衆望所歸!也希望公視能夠反省,不要再為了分肥而服務特定政權,期能回歸「公共」。而動員…怎麼說呢?說「文化吸血蟲」似乎不禮貌,但一時沒有其他妥貼的詞彙…去做政治打手、強行討飯,更不應該!

除了公共議題的重要性外,陳玉珍的個人形象,也等於再次被人民檢驗後肯定。

戒嚴期被威脅 民粹期被利誘

不僅和平被扭曲為仇恨,最近這些風波,更揭露了當前政權將「文藝理念扭曲為分錢、拿錢手段」。

純藝文人士,在戒嚴時期,被政權以「威脅」剝奪舞台。

而在當前民粹政權下,又被以「利誘」控制了表現資源、壓抑了成長的機會。

其實228 事件早已真相大白,因為「賠償」是以人性證明事實的最好方法。根據「二二八事件受害賠償」記錄,非常清楚的反映了事件的規模。當我們知道鮮血染紅花的真相之後,我們應該避免未來再發生愚蠢與悲劇。

不幸,一些政客卻模糊真相、擴大仇恨,意圖主導下次鮮血染紅花,以謀求擴權與私利。

點點紅花去何方?人民的世界歌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點點紅花去何方?》是Pete Seeger –他被尊稱為美國倡議民歌之父,最膾炙人口的作品。

這是 Pete Seeger 為美國人民寫的反戰歌曲,他的靈感卻來自他那時代的大敵,蘇聯小説家所寫的人民反戰小說,其中提到的俄羅斯民謠,Seeger 再配上了他採自愛爾蘭旋律。

此歌也是從個人珍愛出發,詠嘆青年男女因為戰爭而如落花凋零,而更早在中華詩經時代,就已唱出戰爭撕裂了男女牽手偕老的夢想。

這首歌問世後,受到全球許多國家人民的共鳴,提醒了政權政客,並不等於人民!各國政客以不同方式取得、或搶奪了國家機器,有的政客仍然抱持二戰前的帝國主義思想,強迫人民戰爭、去殺人,也被殺!

然而,地不分中外,時不分古今,人民反對戰爭!各國人民紛紛將這首歌譯為本國文字,成為「人民的世界歌」。

我也將《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點點紅花去何方?》譯為中文詩如下。

點點紅花去何方?自古總是同歸途;

點點紅花去何方?至今仍然又輪迴!

點點紅花去何方?二八少女摘去了。
一將功成萬骨枯,黃土一堆草沒了!

接下去另有四段,只有第三句不同,分別是:

摘花少女去何方?投向少年懷抱了。
熱情少年去何方?爲何推進戰場了?
饑寒戰士在何方?枯骨黃沙草埋了!
亂葬荒塚怎麽了?點點紅花灑淚了!

這首歌懷疑:人類能夠在悲劇中反省學習嗎?隱含著宿命的悲情。
請問,我們有可能改變這種循環宿命嗎?

二戰之前,自然資源有限,人類反復依賴戰爭掠奪。幸而,近代人類心靈終有進步,加上科技發達,可彌補資源不足,可以尋求和平分享的解決。(請參見本專欄《2025迎向心靈成長 告別馬耳傻思(馬爾薩斯)》)


我們已經70年沒有戰爭,我們一定要把愛與和平的理念傳揚下去。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 戰爭夢魘再現

2022 年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全球性戰爭夢魘再現。

但我注意到30歲以下的人,高比例幾乎無感,而60歲以上的人,有相當比例,焦慮到接近失去正常判斷力。而中間的人,則相當混淆。差別在於,是否將俄烏戰爭「心理投射」到「無法完全排除的兩岸戰爭」,而延申出各種不同情緒。(請參見本專欄《反美、挺俄─深藍的螺旋反向焦慮》)

這應該是三代人對戰爭的不同體驗,而代溝現象,又無法形成跨世代共同解決的信念。

1960年前,除了古寧頭與八二三兩次慘烈的戰役外,兩岸仍然隨時存在小規模衝突的可能,當時的人對戰爭是十分戒懼的。

1990年前,台灣經濟起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經濟實力引導一切實力,同時大陸也轉向開放訓政,無論實質或心理,兩岸衝突共同降低。

1990後出生的人,除非關心世局、熱衷政治的人,在多數都有親友來往兩岸的日常生活中,根本不會主動感到戰爭的威脅。

但2016後,在發達國家中,似乎是由川普首先復辟法西斯思維,亦即不擇手段、甚至以不正當手段,推動自認是愛國、其實是傷害人民而滿足自己野心的行為。

2022 年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直接奪取鄰國領土,更是倒退回二戰前的軍國主義野蠻掠奪。

不過,二戰之後,人類心靈究竟有所進步,而且俄羅斯也已進入「訓政初步」,貧民愚民減少,獨裁政權以「不打死就餓死」驅策人民的力量減少。所以固然烏克蘭慘遭蹂躪,但俄羅斯也沒好過。(「訓政」是指「政治制度」與「利益分配」的組合狀態,仍存在強人,但國家目標加入分享人民利益,其知識意義,請參考本專欄《軍訓憲─國家階段式發展•對人民最有利》)

紅花未必是宿命 轉型大同靠自己

「大傷烏克蘭,拖累俄羅斯」的境況,卻啟動了其他國家同樣思維的政客,如美國的裴洛西之流,認為如果可以導演出「大傷台灣,拖累大陸」的戲碼,也是一種法西斯式的愛國行為。

裴洛西積極來台勸戰、引戰,果然也引來了三顆導彈,由台灣頭上飛過。裴洛西確實成功奪下「准戰犯」的候選人資格。

客觀分析,當前如果發生戰爭,危險性遠遠超過1960年以前。所以 60歲以上的人,有相當比例,焦慮到接近失去正常判斷力。但 30歲以下的人,高比例幾乎還是無感。

我們要切記帶領兩岸轉型的蔣經國先生、鄧小平先生的建言:兩岸關係不要急,只要循著國父倡議的「軍訓憲、國家階段性發展」,和平並進,兩岸人民一定會找到共同生活方式。

我們更要發揚國父倡議的「世界大同」理想,在以「合作互助」取代「鬥爭掠奪」的基礎上,追求「禮運大同篇」成為全球人民共同事實。

人民要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

1955 年,美國人 Pete Seeger 採集了俄羅斯人民的民謠:《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點點紅花去何方?》成為第一首倡導「愛與和平」的歌,感動了全球人類,也促成了減少戰爭、增加國際交流與互益。

面臨法西斯復辟,臺灣人民、大陸人民、美國人民、俄羅斯人民...全球人民,應該再次追求以歌聲撫平暴力,以愛與和平重建心靈!

228,純藝文人士將為人民和平歌唱;同時,可能另有一批自稱藝文大師,在街上為自己暴力討飯。


雄哥小唱》紅花、珍愛、民歌228

吳統雄,臺灣民調創始人。世新大學資管系創系主任,曾任教於台清交與美國喬治亞理工等,是喬治亞理工Adoption Modeling 研究團隊首席。歷任聯合報系資訊中心副主任、神通機構高階主管、日商科技公司總經理,因創辦電腦統計民意調查而獲得國家金鼎獎。他是第一代民歌手,擔任過廣電主持人,發表過唱片,是資深公共評論人。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