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惠市長施政報告強調「嘉義市不缺計畫」

(記者廖建智嘉義報導)
嘉義市議會第11屆第5次定期會開議,黃敏惠市長(29)日率領市府團隊進行施政報告,細數市府團隊在智慧交通、韌性城市、教育創新、觀光發展、青年培力、永續環境等多方面的施政成果。感謝市民與市府共同攜手,造就亮眼的經濟發展,嘉義市營利事業銷售額於113年首次突破3,000億元大關,較107年成長達36.7%,創下連續六年新高。文化路夜市年吸引人潮超過1,598萬人次,住宿業營收成長超過9%、海外遊客及住宿人次增加,嘉義市在國際增加能見度,也為城市注入源源不絕的經濟動能。

黃敏惠市長於報告時,首先說明行政院於今年初核定大南方新矽谷計畫,但遺憾在計畫中未見對嘉義市的實質建設。嘉義市地處交通樞紐、鄰近眾多產業園區,有優質醫療、教育、長照與生活機能,吸引人才進駐,是「大南方新矽谷」的最佳應援城市,面對城市升級與區域競爭壓力,嘉義市絕不能被邊緣化。「嘉義市不缺計畫」,盼中央給予嘉義市更多的支持與鼓勵,而不是讓「嘉義市 自己飼」。

其中,民族國小西側公辦都更第一期,創下中彰投雲嘉先例,並成功為城市招商、引入經濟動能。在此成果下,市府積極推動二期開發,國產署已簽署協議書,唯教育部堅持權利價值比例,拒不簽署。國土署函示,教育部立場恐致後續執行爭議。對教育部未能支持地方發展,市府深表遺憾,感到惋惜。考量地方建設急迫,市府決定剔除教育部土地,調整範圍,加速推動招商與開發,持續為市民打造更優質生活環境。

黃敏惠市長在報告中,除細數多項重大建設,也聚焦嘉義市聚集「新經濟、新體驗、新人才、新治理」四大方向,並將融入十大旗艦計畫的施政成果。

其中,在交通建設方面,鐵路高架化進度穩步推進至49.31%,高架化工程跨越北興陸橋進行合龍,象徵都市縫合的重要起點。嘉義大車站計畫及小小北都市更新駐點啟用,則標誌嘉義市都市更新與公共運輸建設同步並進。同時, 牛稠溪環快東段聯絡道已動工,台18線軍輝橋竣工啟用,補強區域交通動脈,打造更完善的產業發展與民眾通勤環境, 北新路、重慶二街工程皆將於今年完成,市府積極推動生活新路網,期待為市民打造更便利的生活圈。

同時,基礎建設也加速推進,北棟大樓新建工程預算總經費達54億元,工程於今年4月10日開標,期待未來與南棟大樓串聯,形成市政園區新地標,不僅提升市民辦事便利性與停車服務,也活絡周邊地區經濟發展,推動市政機能升級;義昌公園地下停車場、嘉北國小與崇文國小地下停車空間,增加市區停車容量,提升都市便利性與生活品質。

在智慧交通方面,市府持續推動便捷與友善的公共運輸建設,YouBike 2.0累計騎乘人次突破700萬,市區電動公車、幸福巴士使用率雙雙成長。為提升行人與用路人安全,市府積極導入智慧交通控制系統與智慧安全路口建設,設置AI辨識與防碰撞警示系統,打造更智慧、更安全的交通環境。此外,嘉油鐵馬道也完成全線光環境優化工程,設置智慧公廁、AI車牌辨識系統與大聲公即時違規警示系統,113年遊客造訪人次超過82萬人,提供市民及遊客更友善的自行車騎乘環境,展現嘉義市推動人本交通與永續觀光的具體成果。

面對極端氣候,市府則積極透過強化區域排水、建置滯洪、減洪設施,打造韌性城市。其中,雨水下水道施作完成率89.23%,累積改善15處積淹水熱點,滯洪設施已達68處,未來將再擴增13處,全面提升防洪與抗災能力。埤麻腳排水、北排水、中排水等系統性治理工程持續推動,強化都市防洪韌性。污水建設方面,第一期用戶接管突破15,000戶目標,連續四年接管普及率與年增率全國第一,持續推動後巷美化,提升都市基礎建設與居住環境品質。

在觀光產業面向,嘉義市自109年公告「具人文或歷史風貌之相關區域」後,民宿合法經營逐步開放,從過去只能「偷偷開」到如今可以「驕傲開」。目前全市已有22家合法民宿,其中77%由50歲以下青年經營,68%的民宿由40年以上老屋改建而成,展現青年投入地方創生的活力。114年「嘉義市民宿文化發展協會」正式成立,象徵民宿產業集體成長,未來將讓旅客感受更有溫度、有故事的嘉義城市魅力。

嘉義市以「全齡共享」為目標,積極推動教育、福祉與青世代政策。教育方面,續辦「班班喝鮮奶」的同時,更是全台第一個涵蓋國中小及幼兒園的縣市,照顧學童健康、給予酪農實際支持。「班班有大屏」、「師師有平板」,智慧教育普及率全面提升,且連續17年國中小教科書全面免費,持續打造孩子安心就學的環境。閱讀教育連年榮獲教育部全國閱讀績優獎,展現人文深耕成果。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人氣政府消息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