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64線銜接台61線南向匝道完工 林口-板橋行車節省15分鐘
【新北市訊】台64線銜接台61線南向匝道今(24)日通車,新北市副市長朱惕之表示,台64線西行可直接銜接台61線往南方向,連續假期尖峰時間行車時間節省約15分鐘之外,新北市同步調整平面路口及周邊區域的號誌時制,大幅提升平面道路紓解效率。
朱惕之指出,淡江大橋已預留了未來新北市推動八里輕軌所需的橋面空間,八里輕軌可行性研究計畫已於今(113)年11月再次提報中央,請交通部轉陳行政院審議,期望計畫早日核定。
朱惕之說,台64線銜接台61線南向匝道工程通車後,台64線西行用路人即可由該匝道直接銜接台61線通往林口、桃園地區,不需要像從前必須經由八里地區平面道路轉換至台61線快速道路。除大幅減少進入八里地方道路的左轉車數量以外,還可增加快速道路間穿越車輛行進效率,同時可提升八里地區台15線平面道路及臺北港區臨港大道路口交通服務水準,有效紓解八里交通壅塞問題。
朱惕之並表示,另外一條八里通往林口的105市道也是新北市交通改善的重點,105市道為八里通往林口的主要道路。因路寬不足、重車多、且山路路段多處連續彎道,大車難以會車,所以新北市政府辦理「105市道改善蜿蜒路段新闢道路」計畫,捨棄沿山彎繞的舊路線,新闢長約2.46公里、雙環單層的高架環型橋形式造建道路,提供充足的路寬與適當的曲綠半徑,讓所有車輛都可以安全行駛。改善經費達68億元,預計114下半年工程決標,119年完工通車。
翻轉八里的重大交通改善建設還有一項關渡新橋興建計畫,已啟動可行性策略評估作業,就淡水河兩岸道路系統交通量及運輸系統分析預測,以進一步評估關渡新橋銜接左右岸路廊及台64線之可行性及分流策略,以完善淡水河兩岸交通路網分流動線。
交通局長鍾鳴時指出,因應淡江大橋明年完工通車,新北市針對淡水八里端重大活動及交通壅塞應變已擬定管制計畫,對於車輛的提前預告導引非常重要,因此建議公路局能於台61線北上往台15出口匝道前加裝CMS,以協助發布交通管制計改道資訊,確保用路人行的安全和順暢。
鍾鳴時並表示,新北市爭取交通部支持補助「淡水八里區聯網智慧韌性交通城」計畫,將納入台61線與台64線監測,打造淡水八里AI聯控中心,並結合交通部淡海D-CITY智慧交通場域,可望成為2029 ITS世界大會在台灣舉辦時向全世界展示智慧運輸科技成果。
新聞發言:交通局主任祕書朱建全 電話:(02)29603456轉6973
資料詳洽:交通局簡任技正吳政諺 電話:(02)29603456轉6956
新聞聯絡:交通局專員陳珮琦 電話:(02)29603456 轉6976
朱惕之指出,淡江大橋已預留了未來新北市推動八里輕軌所需的橋面空間,八里輕軌可行性研究計畫已於今(113)年11月再次提報中央,請交通部轉陳行政院審議,期望計畫早日核定。
朱惕之說,台64線銜接台61線南向匝道工程通車後,台64線西行用路人即可由該匝道直接銜接台61線通往林口、桃園地區,不需要像從前必須經由八里地區平面道路轉換至台61線快速道路。除大幅減少進入八里地方道路的左轉車數量以外,還可增加快速道路間穿越車輛行進效率,同時可提升八里地區台15線平面道路及臺北港區臨港大道路口交通服務水準,有效紓解八里交通壅塞問題。
朱惕之並表示,另外一條八里通往林口的105市道也是新北市交通改善的重點,105市道為八里通往林口的主要道路。因路寬不足、重車多、且山路路段多處連續彎道,大車難以會車,所以新北市政府辦理「105市道改善蜿蜒路段新闢道路」計畫,捨棄沿山彎繞的舊路線,新闢長約2.46公里、雙環單層的高架環型橋形式造建道路,提供充足的路寬與適當的曲綠半徑,讓所有車輛都可以安全行駛。改善經費達68億元,預計114下半年工程決標,119年完工通車。
翻轉八里的重大交通改善建設還有一項關渡新橋興建計畫,已啟動可行性策略評估作業,就淡水河兩岸道路系統交通量及運輸系統分析預測,以進一步評估關渡新橋銜接左右岸路廊及台64線之可行性及分流策略,以完善淡水河兩岸交通路網分流動線。
交通局長鍾鳴時指出,因應淡江大橋明年完工通車,新北市針對淡水八里端重大活動及交通壅塞應變已擬定管制計畫,對於車輛的提前預告導引非常重要,因此建議公路局能於台61線北上往台15出口匝道前加裝CMS,以協助發布交通管制計改道資訊,確保用路人行的安全和順暢。
鍾鳴時並表示,新北市爭取交通部支持補助「淡水八里區聯網智慧韌性交通城」計畫,將納入台61線與台64線監測,打造淡水八里AI聯控中心,並結合交通部淡海D-CITY智慧交通場域,可望成為2029 ITS世界大會在台灣舉辦時向全世界展示智慧運輸科技成果。
新聞發言:交通局主任祕書朱建全 電話:(02)29603456轉6973
資料詳洽:交通局簡任技正吳政諺 電話:(02)29603456轉6956
新聞聯絡:交通局專員陳珮琦 電話:(02)29603456 轉6976
- 記者:新北市政府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