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捐乳日》感謝現代奶娘無私奉獻 北市聯醫母乳庫成立20周年7千多位寶寶受惠
發稿日期:114年5月17日
每年5月19日是國際捐乳日,全世界的母乳庫會一起慶祝這個日子。全臺第一座母乳庫設立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成立20年來共有7,400多位哺乳母親參與捐乳,提供給需要的早產兒寶寶及病童,超過7,000位寶寶受惠。為了感謝愛心捐乳媽媽無私地提供母奶,北市聯醫婦幼院區特別選在國際捐乳日前夕,於5月17日週六上午邀請捐乳媽媽回娘家,分享參與捐乳的初衷與感想,同時也針對近年來推行的母乳庫小型發送站為主題辦理研討會。
滴滴母乳都是愛捐乳4次媽媽用愛餵養更多寶寶
參與捐乳4次的詹小姐表示,第一次捐乳其實是基於好奇,她在產後一個月發現自己奶量充足,寶寶喝不完,偶然間在媽媽社團看到有醫院母乳庫在徵求捐乳媽媽,心想:「既然多出來了,不如捐給有需要的人。」有了第一次經驗以後,詹小姐成為固定捐乳者,甚至還推薦其他媽媽一起參與。即將返回職場前,也是詹小姐最後一次捐乳,她寫了一張卡片感謝母乳庫的辛勞,祝福每位寶寶健康長大,「後來他們居然回信感謝我多年來的付出,那一刻真的熱淚盈眶。」
詹小姐表示,她沒想過除了餵養自己的寶寶,還能幫助其他需要的寶寶,因此每次送出母乳時,看到冰箱裡一包包奶被交給工作人員,心裡都很感動,因為那不是單純的「食物」,而是基於同為母親的愛與支持。她說,很多人問她「會不會很累?」她說,擠奶本來就是一件不輕鬆的事,但想到自己的母乳可以幫助早產兒、病童,甚至拯救小生命,一切都值得了。
捐乳流程嚴謹把關20年超過7千個孩子受惠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母乳庫成立滿20週年,期間有7,400多位哺乳母親願意參與捐乳,在經過嚴格的健康問卷及抽血檢驗,共有6,200多位合格捐乳者無償提供母奶,滋養了全臺灣需要的早產兒寶寶及病童,20年來有超過7,000位孩子受惠。
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於1980年發出共同聲明,當親生母親無法哺育母乳時,應選擇適當來源的母乳來餵食嬰兒。母乳庫宛如「現代奶娘」,收集的捐乳經由嚴格的檢驗及巴斯德低溫滅菌,儘可能保留母乳的營養及健康因子,提供給需要的嬰幼兒安全的母乳營養。早產兒若能使用母乳哺餵,可以有效地減少壞死性腸炎及敗血症的發生,讓寶寶更健康的長大。
臺灣的媽媽愛心從不間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母乳庫指出,目前捐乳人數維持380~450位,每年處理捐乳量400萬~450萬cc;這幾年更大力推廣醫院內小型發送站的成立,讓母庫奶就近存放在新生兒病房,早產兒或低體重兒一出生,醫護團隊及家長若是立即需要母庫奶的支持,就馬上可以使用到安全的母庫奶。除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目前全臺已有多個醫院成立小型發送站,如:台大醫院、台中榮總、中國附醫、中山附醫、童綜合醫院等,讓更多早產兒和病嬰可以更便利地使用到母乳庫相關資源,從過去每年領乳者約500~600位,2024年領乳者已上升到766位,92%以上是早產兒。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母乳庫指出,母乳庫的運作必須來自許多愛心媽媽的無私捐贈才能持續,母乳庫一直秉持著戰戰兢兢的精神,為提供安全的捐贈母乳層層把關;未來母乳庫仍會盡最大的責任,珍惜每一滴捐贈的母乳,讓臺灣的孩子更健康。
- 記者:台北市政府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