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水庫媽」獲市定民俗審議通過 蘇俊賓手繪石門水庫剖面圖還原歷史路線

記者黃駿騏/桃園報導


「石門水庫媽」獲市定民俗審議通過 蘇俊賓手繪石門水庫剖面圖還原歷史路線

桃園市政府27日召開民俗暨傳統知識與實踐審議會議,13位委員全票通過「大溪百吉復興宮開漳聖王慶典暨石門水庫媽祖水上遶境」登錄為桃園市定民俗。副市長蘇俊賓於臉書上分享此一喜訊,並表示,水庫媽祖遶境,是繼「大溪普濟堂慶典」、「竹圍福海宮飛輦轎、過金火」後,第三個桃園市登錄民俗。

為了更深入介紹水庫媽遶境多年發展的特殊性,蘇俊賓特別親手繪製石門水庫剖面圖,將一甲子前的水底老廟遶境路徑重新呈現,圖畫中結合現今的水上遶境,生動詮釋這段百年傳承不易的文化歷程。他感性地說:「面對重大建設,傳統的民俗和文化往往必須被割捨,但復興宮和水庫媽的信眾們展現了強大的文化和信仰靭性!讓這項傳統流傳至今,這才是最需要重視和保存的無形文化財啊。」


「石門水庫媽」獲市定民俗審議通過 蘇俊賓手繪石門水庫剖面圖還原歷史路線

" />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親手繪製石門水庫剖面圖,重新呈現一甲子前的水底老廟遶境路徑。

蘇俊賓特別提到,復興宮的故事始於光緒16年(1890年)。當年阿姆坪附近居民籌資建廟,命名為「南雅宮」,後因衝突燒毀重建並改名為「復興宮」。民國45年,隨石門水庫工程動工,阿姆坪復興宮注定被淹沒於水庫之中。民國50年時,七連庒最後一次在原址舉辦慶典,其後阿姆坪復興宮也隨著信眾遷移一分為四,分別在八結(百吉)、水流東(三民)、角板山以及觀音的移民新村重建新廟,但仍延續著堅定的信仰。

雖然遷廟可以讓信仰得以延續,但廣大的水庫淹沒區,讓傳承多年的遶境文化,幾乎不太可能再繼續。


「石門水庫媽」獲市定民俗審議通過 蘇俊賓手繪石門水庫剖面圖還原歷史路線

「大溪百吉復興宮開漳聖王慶典暨石門水庫媽祖水上遶境」獲得通過登錄為桃園市定民俗。

蘇俊賓表示,爬梳歷史文獻中,讓他最感動的是,當年的遶境傳統奇蹟似的沒有斷掉。60年前,在信眾們的堅持下,將水庫底下的遶境路徑,藉由船筏、遊艇重現在湖面上,也就是了今日台灣唯一的水庫媽水上遶境,這份堅持,又傳承了一甲子,如今成為桃園的文化資產。

蘇俊賓指出,「大溪百吉復興宮開漳聖王慶典暨石門水庫媽祖水上遶境」通過委員全票通過認定的主要理由,包含有「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與文化之特色」以及「表現形式與實踐仍保留傳統」等特色。這項民俗由百吉復興宮管理委員會多年來自主持續辦理,加上石門水庫渡船遊艇公會投入參與延續,男女老幼信徒參加,展現民間高度認同。


「石門水庫媽」獲市定民俗審議通過 蘇俊賓手繪石門水庫剖面圖還原歷史路線

「大溪百吉復興宮開漳聖王慶典暨石門水庫媽祖水上遶境」獲得通過登錄為桃園市定民俗。

蘇俊賓的臉書貼文一出,也引發大溪在地民俗保存團體熱烈迴響,百吉復興宮管委會、石門水庫渡船遊艇公會以及大溪區社團民俗技藝協會等等在地長期投入文化的團體,紛紛留言、轉文表達對於市府重視的肯定。許多網友藉由剖面來認識歷史脈絡,也表示大開眼界,留言「這要很深入地方才會知道這段故事」、「我信仰媽祖,也參加過大甲媽遶境,得知這是全台唯一的水庫媽遶境,特別感動。」、「這篇貼文讓更多人知道內陸湖泊漁民的媽祖信仰」。

更多新聞推薦

花蓮春節返鄉專車 12/30中午12時開放訂票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人氣政府消息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