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物語:物件裡的台南史》 帶你跨越時空、探索台南的文化記憶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南都物語:物件裡的台南史》 帶你跨越時空、探索台南的文化記憶](/newsdata/public/taiwanhot/20250214/73952270340197221016.jpg)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與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攜手推出《南都物語:物件裡的台南史》新書正式上市。無論是台南人,或對這座城市充滿興趣的讀者,《南都物語》都將帶來不同於從前的閱讀體驗,讓人們以更深刻、更貼近生活的方式認識這座城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作為台灣最早開發的城市,不同政權在台南這塊土地留下多元風貌的建築,也傳承了不同時期美學與文化的代表物件。《南都物語》打破傳統歷史敘事框架,以「物件說歷史」的方式,讓歷史具象化。本書由任職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的蘇峯楠擔任主編,集結王柏喬、王麗菡、游淳詔、邱睦容、葉萱萱、林森路等6位各領域的作者共同觀察撰寫,藉30件文物作為切入點,縱向呈現出台南歷史發展、空間脈絡及重要事件節點。
全書以「原初之境」、「海國交流」、「進出仙府」、「毛斷面容」、「一路走來」五大章節,從史前文化一路延伸至當代社會,引領讀者以全新視角探索這座變化萬千的文化古都,並觀察物件與人之間的關係如何隨著時代演變。例如:書中選錄的「鬍鬚男陶壺碎片」,是德國在大航海時代製造、並透過國際貿易流入台南的物件,展現當時臺灣與世界的緊密聯繫;而隨著商人在海外闖蕩,最後進入台灣的「安平壺」,不僅是國際貿易的證據,更被台南原住民族群納入信仰體系,賦予其全新的文化意涵。另外,因南科園區開發而挖掘出土的「黑陶甕棺」所帶出的後續開發保存議題、因COVID-19疫情而進行教育紀實藝術創作「麻豆國小五年級學生疫情聯絡簿」、由擱淺在黃金海岸的蘇菲亞號貨輪帶出的「灣裡萬年殿王船」故事等,也都是物件與當代社會發人省思的互動。
《南都物語》也搭上出版界的年度盛事—台北國際書展,搶先於書展首日(2月4日)舉辦分享會,由蘇峯楠主編與成大歷史學系副教授、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謝仕淵進行主題對談;謝前局長也在現場與讀者分享,《南都物語》不只是一本歷史書,更是一種認識台南的新方式。每篇故事最後皆有文物卡,除了標明文物所在位置資訊,並可讓讀者按圖索驥、實地走訪,透過「尋物」過程親身體驗台南歷史與文化的累積,讓閱讀不只是停留在紙本,而成為與城市對話的過程。
更多新聞推薦
● 探視新光三越氣爆傷者 賴清德:請各部會協助地方做好工安- 記者: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