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N2遠勝英特爾18A 「SRAM密度差異」是關鍵
隨著現代設計對高密度SRAM位元單元需求的增加,SRAM單元的尺寸與密度成為新製程技術的重要指標。根據國際固態電路會議(ISSCC)2025年的預告,英特爾18A(1.8奈米級)製程的SRAM密度,明顯低於台積電N2(2奈米級),更接近台積電N3的水準。
編譯/莊閔棻
隨著現代設計對高密度SRAM位元單元需求的增加,SRAM單元的尺寸與密度成為新製程技術的重要指標。根據國際固態電路會議(ISSCC)2025年的預告,英特爾18A(1.8奈米級)製程的SRAM密度,明顯低於台積電N2(2奈米級),更接近台積電N3的水準。
SRAM密度與尺寸比較
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每個位元使用六個電晶體組成,存取時間較短,製造成本較高,主要用作快取記憶體(Cache Memory),也常被叫做Cache RAM。
據報導,英特爾18A的高密度SRAM單元尺寸為0.021 µm²,對應的SRAM密度約為31.8 Mb/mm²,比英特爾4製程的0.024 µm²有顯著提升,但與台積電N3E和N5相近。而台積電N2則將SRAM單元尺寸縮小至0.0175 µm²,實現了38 Mb/mm²的密度,領先業界。
更多新聞:英特爾新顯示卡將登場 ArcB580、B570有望再掀市場波瀾
實現SRAM密度突破
英特爾18A與台積電N2均採用環繞柵極(GAA)電晶體架構,但台積電在高密度SRAM單元縮小方面的進展更為顯著,與其採用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的前代技術相比,更具優勢。然而,SRAM的另一項重要特性「功耗」,但目前尚無法比較兩者在這方面的表現。
BSPDN技術成亮點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現代晶片設計大量使用SRAM,但相較於SRAM密度,邏輯密度對製程的縮放性更為重要,但目前尚無法直接比較英特爾18A與台積電N2在邏輯密度上的表現,因為每種製程技術的高密度、高性能與低功耗庫各不相同,設計中通常會混合使用。
英特爾18A製程引入了GAA和晶背供電(BSPDN)兩大技術。BSPDN有助於提升電源供應效率,增強某些設計的效能表現,同時縮小晶片尺寸,提升邏輯密度。
SRAM密度縮放挑戰重重
由於SRAM設計的複雜性、穩定性與可靠性要求,以及更小節點的變異性增加,現代製程技術在縮小SRAM密度上面臨困難。因此,一些現代技術的SRAM單元尺寸可能比早期製程更大,這並不令人意外。
參考資料:Tom’s Hardware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這篇文章 台積電N2遠勝英特爾18A 「SRAM密度差異」是關鍵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 記者:star4038
- 更多科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