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社共益匯流.永續松論壇:公私協力的品牌永續領導人思維與作法
媒體中心/綜合報導 全球永續公益組織聯盟在本次「品牌永續領導人論壇」中,由BSP藍圖學校戴中興校長擔任主持人, …
全球永續公益組織聯盟在本次「品牌永續領導人論壇」中,由BSP藍圖學校戴中興校長擔任主持人,特別邀請立法委員鄭正鈐、戰國策公關顧問公司創辦人、前立法委員吳春成、成真咖啡董事長王國雄、全球永續公益組織聯盟理事長王藝憓,分別就推動永續治理的理念與實務經驗及學員進行永續松接力交流,現場互動熱烈。
[caption id="attachment_174330" align="alignnone" width="781"]
「品牌永續領導人論壇」與談過程;左起貴賓依序為鄭正鈐委員、王藝憓理事長、王國雄董事長、吳春成創辦人、主持人戴中興校長。(圖/主辦單位全球永續公益組織聯盟提供)。[/caption]
論壇首先邀請政府代表立法委員鄭正鈐分享在永續道路上的心得,他強調ESG理念不應僅為企業選項,而應成為政府、企業、民間團體與公民社會共同推動的社會價值。鄭委員指出,唯有建立完整的公私協力架構,方能形塑出具台灣特色的永續DNA。他也表示,立法院已成立「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策進會」,促成跨黨派合作,推動《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加強《產業創新條例》中ESG相關措施,並建議在SBIR等計畫中納入永續指標,藉由制度鼓勵企業投入人工智慧與節能減碳技術。他強調,這些推動都是在制度層面「一小步一小步地做對的事情」。
第二位與談人代表成功民間企業-吳春成創辦人,首先分享三十年前創立戰國策公關公司的初衷,吳創辦人無私分享他獨創的戰場經營心得,最高指導原則是要上位公關公司以精準分析針對大環境的趨勢擬定戰略、掌握核心趨勢;接下來是分別依據所謂陸戰、海戰、空戰制定戰術指導合作的廣告公司,最後就是面對面的肉搏戰,更要結合公眾輿論與政策,才能打一場漂亮的品牌勝仗。
除了戰國策公關公司的輝煌戰績,吳創辦人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原先生涯規劃已經進入半退休狀態,但是有感立足於少子化及壯年人口的世代十字路口,深深覺得還有責任未盡,於是於擔任立法委員期間,積極走訪各部會,與各部會首長進行深度交流溝通觀念,最終成功與至少14個部會達成共識,用了創紀錄的86天的驚人速度,順利推動了跨黨派熱烈支持的「壯世代政策與產業發展促進法」,他笑稱「雖然法案通過不到90天,但前面我已經跟團隊一同耕耘好幾年」。
[caption id="attachment_174331" align="alignnone" width="819"]
圖為「品牌永續領導人論壇」活動合影;後排右起持手舉牌貴賓依序為王藝憓理事長、王國雄董事長、戴中興校長、黃惠琴經理、鄭正鈐委員、吳春成創辦人。(圖/主辦單位全球永續公益組織聯盟提供)。[/caption]
第三位與談人代表社會企業-王國雄董事長,則分享創立社會企業-成真咖啡的心路歷程,王董事長首先談到任職於王品集團的奮鬥過程,一路打拼從1993年的一間店數名員工,到離開時的500間店數、營業額突破120億,同仁數量突破1萬2千人,也分享了David Brooks的《第二座山》,書中寫道人一生爬兩座山,第一座山是爬利己的山,從求學階段開始累積自身專業技能和知識,為投身職場或自行創業所做努力,但是在第一座山已經順利完成之際,作者也期勉規劃攀爬第二座山-利他的山,出發點已經不再是為自己賺進更多名利,而是幫助更多的人。
最後他為品牌永續領導人的思維歸納三大重點:第一就是利他思維,心中的願景就是如何投過商業模式,來讓社會變得更好,不論人道或環境,都是一個與營利事業著眼於利己最大的不同。第二就是要找到自己的拳頭商品,社會企業要能帶著絕對優勢的商品,打進市場,所以王董事長邀請深具權威代表性的杯測冠軍,開發出如紫霧花開等「冒煙咖啡」,吸引大量消費者拍照打卡,成為行銷正循環;另外也開發成真舒芙蕾,是店內唯一一款甜品,標榜現點現做、手作質感也造成現象級轟動,現在成真咖啡年營業額已逼近3.5億,明年目標朝5億邁進。第三就是用人唯才,也是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甚至一般企業殊值借鏡之處,王董事長除了走入校園與學生互動,吸引理念相近的青年學子加入,更提供遠優於市面的員工獎金機制,按月依照公司損益提撥分紅,用最實際行動讓門市同仁感到企業的用心,也創立成真學院,替企業內不同階層的同仁量身打造合適進修環境, 成為永續經營的最佳典範。
第四位與談人邀請到的是非營利組織代表-全球永續公益組織聯盟王藝憓理事長,王理事長首先介紹全球永續公益組織聯盟,積極與各產業的專家及企業攜手,推動「百工百業到偏鄉校園學習計畫」,將各行各業的職能和產業知識帶入偏鄉小學,透過現場職涯體驗學習與互動,讓孩子認識到不同職業的生態,學習如何將興趣及夢想連結未來,這是她對教育永續的實踐方式之一。
至於談到當初投身公益的初衷呢?王藝憓理事長表示,因為偏鄉教育往往資源跟資金比較不足,社會無法預測這個小孩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但大人乃至於整個社會其實是都是有責任的,她強調不能等孩子受傷了才來幫忙他們,而是要用教育在心裡為他們先打一劑預防針,讓他們懂得選擇、保護自己,以及能夠接受平等教育的學習機會。王理事長也和與談來賓大方分享,她從一路在臺灣從北到南、從城市到偏鄉的長期深耕研究過程中發現,許多非營利組織和社福團體辛苦經營多年,卻因為資源分配不均、經營知識不足、沒有長期穩健金流的方案導致無法穩定的經營,所以她創立「全球永續公益組織聯盟」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讓公益能夠永續。她堅定稱「我認為真正的品牌,不是說了什麼,而是你做了多少感動人心的事情。」
除了理念,她也提出身為領導人應該如何真正以身作則:「過去,領導人追求的是效率最大化、資源最小化;但現在,領導者被期待要和這個社會,這個環境、這個地球一起解決問題。所以真正有價值的領導力,來自於『永續影響力』,跟『連結他人』的能力。她也分享三種領導人在經營企業的思維轉變:1. 從「控制」轉向「賦能」:企業不再是領導者一個人指揮,而是利害關係人集體參與合作。2. 從「競爭關係」轉向「共創關係」:越來越多的領導人認為與其搶市場,不如共建生態圈。 3. 從「財務報告」轉向「影響力報告」:衡量企業好壞的標準已經不再只是營收,更是評估你對人、對社會、對環境的貢獻。
除了領導人思維轉變的方向,王理事長也以自身經驗為例,深入爬梳她如何運用「五種永續模型」,實踐在公益團體及經營企業的心得:一、能夠對他人有幫助;二、能夠對地球有世代的影響;三、能夠影響利害關係人的數量;四、能夠讓夥伴因我們的存在變得更好;五、能夠實現永續經營的目標。王理事長表示,永續正在重塑我們的生活方式與企業經營邏輯。
與談最後,她鏗鏘有力地指出,「品牌、永續、共好」是企業成長的新力量。王理事長並邀請所有與談者一同反思:『我們作為領導者,真正要思考的是:「我們的品牌,是否已經參與到整個環境的生態系中?」「我們的付出,有沒有帶來社會共贏的價值?」因為未來的競爭,已經不再是企業對企業,而是生態系對生態系的共益合作;不再是利潤的爭奪,而是生態系與價值的整合。』
論壇中也期待每位響應者樹立的典範行動,能帶動更多永續力量,持續發揮影響力,共同打造具包容性與韌性的永續社會。
這篇文章 政商社共益匯流.永續松論壇:公私協力的品牌永續領導人思維與作法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 記者:林育如
- 更多科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