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效力AMD、NVIDIA!中國「海歸派」創AI晶片新創 挾巨資挑戰先進製程


曾效力AMD、NVIDIA!中國「海歸派」創AI晶片新創 挾巨資挑戰先進製程


兩家中國人工智慧(AI)晶片新創公司正尋求透過首次公開募股(IPO),合計籌集達12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520億元),期望藉由美國的制裁措施,刺激國內產品需求。記者孫敬/編譯

在美國持續緊縮對中國先進晶片銷售的限制下,兩家中國人工智慧(AI)晶片新創公司正尋求透過首次公開募股(IPO),合計籌集達12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520億元),期望藉由美國的制裁措施,刺激國內產品需求。


根據週一提交的IPO說明書顯示,總部位於北京的摩爾線程(Moore Threads)計畫募資80億人民幣,而位於上海的沐曦科技(MetaX)則尋求39億人民募資幣,兩家公司都預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科技創新板(STAR Market)掛牌上市。


延伸閱讀:輝達舊GPU架構「退休」!Maxwell、Pascal、Volta系列將停止驅動程式更新


[caption id="attachment_26505" align="aligncenter" width="836"]
曾效力AMD、NVIDIA!中國「海歸派」創AI晶片新創 挾巨資挑戰先進製程
美國對中國祭出的半導體禁令反而讓本地業者找到機會。(圖/科技島圖庫)[/caption]


中國半導體業者在美中角力中尋求突破


從這些募資計畫,可看出中國晶片製造商正在加大開發力道,期盼利用北京發展本土圖形處理器(GPU)的政策東風,因GPU對於AI發展至關重要。外媒上週也曾報導,另一家中國AI晶片製造商壁仞科技(Biren Technology)已募得約15億人民幣的新資金,並準備在香港IPO。


隨著美國不斷收緊出口限制,發展本土晶片龍頭對中國來說越來越重要,美國今年4月實施的最新政策,甚至禁止輝達(NVIDIA)H20晶片運往中國。此外,美國自去年以來也已實施限制,阻止中國AI晶片設計公司使用台積電等全球領先的晶圓代工廠來生產尖端半導體。


摩爾線程和沐曦(MetaX)兩家公司在IPO文件中皆將美國的制裁列為其發展的主要風險,但同時也強調這些限制可能創造巨大的市場機會。摩爾線程指出:「美國對中國高階GPU出口的限制,正促使中國企業加速國產替代進程。」值得注意的是,摩爾線程已於2023年底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禁止與台積電合作。


沐曦則表示:「地緣政治壓力正迫使相關國內客戶轉而使用國產GPU產品,這將有助於國內GPU製造商與本地客戶及供應商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制裁下的機會與挑戰,本土替代加速,高研發投入致巨額虧損


中國這兩家公司設計的GPU,意在與輝達的產品競爭,儘管過去三年它們都蒙受了巨額虧損,且主要歸因於龐大的研發支出。摩爾線程2024年營收為4.38億人民幣,但同期虧損達14.9億人民幣,加上2023年和2022年分別虧損的16.7億人民幣和18.4億人民幣。沐曦則在2024年實現營收7.43億人民幣,但虧損14億人民幣,此前2023年虧損8.71億人民幣,2022年虧損7.77億人民幣。


Omdia半導體研究總監賀暉(He Hui)分析指出:「摩爾線程和沐曦都被視為中國領先的GPU公司,進入中國資本市場對它們繼續研發至關重要。」他補充說,中國推動晶片高度自給自足的努力,將有助於這些本土GPU公司實現規模經濟,這對於產生更高的營收和利潤至關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家公司均成立於2020年,創始人皆是曾於美國主要晶片公司任職的高階主管。沐曦由前超微(AMD)員工創立,包括董事長陳維良,他曾擔任超微全球GPU產品線設計主管。摩爾線程則由前輝達員工創立,包括董事長張建中,他曾擔任這家AI晶片巨頭的中國區總經理。


資料來源:Reuters


這篇文章 曾效力AMD、NVIDIA!中國「海歸派」創AI晶片新創 挾巨資挑戰先進製程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科技新聞
人氣科技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