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虛擬貨幣認明「官方管道」 北市警局聯手公會建聯防機制

投資虛擬貨幣認明「官方管道」 北市警局聯手公會建聯防機制
北市刑大日前掌握情資,一舉前往逮捕詐團以投資虛擬貨幣方式向民眾詐取錢財。(圖/翻攝畫面)

[周刊王CTWANT] 北市警局22日舉辦打詐儀錶板記者會,根據打詐儀錶板統計,北市今年4月共計查獲詐欺集團93團908人、查扣不法所得為新臺幣2億3867萬餘元、攔阻金額新臺幣2億7082萬餘元,均佔全台之冠,然而現今詐騙手法中,仍以投資詐騙為最大宗,北市警局也再次呼籲,到府幣商就是詐騙,並邀請虛擬通貨商業同業公會法務室經理陳立民講述虛擬貨幣的正規投資方式,同時邀請曾受騙的一名林姓女子分享自己的詐騙經驗。

中華民國虛擬通貨商業同業公會代表幣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遵暨法務室經理陳立民表示,投資虛擬資產必須透過正常管道,提供虛擬資產服務業者必須完成洗錢防制登記,才能提供或從事虛擬資產服務,而且正常的虛擬貨幣投資是不會派員到府收款的。目前虛擬通貨商業同業公會與司法警察機關及銀行業者,建立虛擬貨幣業者共同打擊及聯合防堵詐欺活動機制,三方相互通報並管控異常帳號,形成一道聯防防詐鐵三角,以達到嚇阻不法詐騙分子不當利用虛擬資產服務進行詐騙及洗錢。目前可提供虛擬資產服務業者名單請參考:依VASP登記辦法第30條規定,仍得提供虛擬資產服務之業者名單。

而從事清潔業的林姓女子也分享自己的受騙經驗表示,其過去因換手機和在社群軟體上有友人分享可以投資虛擬貨幣,前期都曾因此獲利,讓她也陸續投入共78萬元,直到欲出金時對方竟人間蒸發才得知受騙,隨後她在透過臉書廣告,有人聲稱能協助她追回損失金額,因此又被騙取6萬元現金。只是厄運卻還未結束,她又誤信假中獎話術,一名友人聲稱其在公益彩券公司上班,可以控制中獎號碼,投入8萬元後因此「中」了4萬元,而對方要她繳交17萬元的稅金才能領回,這才驚覺被騙。

刑事警察大隊大隊長盧俊宏分析今年4月「打詐儀錶板」前三大詐騙手法依序為:假投資、網購詐騙、假買家騙賣家。其中,以假投資詐騙造成的財損最高。與金融機構合作攔阻,114年1至4月成功攔阻691件、新臺幣9億212萬餘元,其中民眾遭詐臨櫃提(匯)款單筆百萬以上次數最多的是台北富邦、中國信託及國泰世華銀行。

北市刑大隊指出,今年3月及4月間,破獲兩起以投資「虛擬貨幣」為由,引誘被害人加入投資網站、與假助理、假客服接洽,後續派面交車手向被害人取款的詐騙集團案件,幕後主嫌不僅有幫派背景,甚至勾結當鋪、境外詐騙集團詐財,造成至少33人受害、財損金額高達5千萬餘元。警方陸續將主嫌及共犯50餘人查緝到案,查扣高級進口車輛、USDT泰達幣約29萬枚、現金新臺幣3千餘萬等證物,全案依法移送臺灣臺北、新竹地檢署,經法院裁定羈押17人。

警方呼籲,只要宣稱「高獲利、低風險」、「穩賺不賠」、「到府收款、到府幣商」,就是詐騙。如有疑慮,可前往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官網查詢已合法登記幣商名單,或撥打165反詐騙專線進行諮詢,也可前往鄰近派出所詢問或報案,以確認其合法性。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人氣社會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