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興國小舊廚房變身「蔗是農學堂」 美學6.0打造沉浸式食農教室

廣興國小舊廚房變身「蔗是農學堂」 美學6.0打造沉浸式食農教室

【互傳媒/記者 林明佑/彰化 報導】教育部師資培育與藝術教育司副司長王淑娟16日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團隊、彰化縣教育處國教科長張碧珊等人,專程走訪彰化縣二林鎮廣興國小,實地關心該校參與教育部「學美•美學6.0」計畫成果,見證廚房改造為「蔗是農學堂」食農教育基地的成果。

廣興國小位於二林鎮南端,四周農田環繞,為六班小校,緊鄰日治時期二林蔗農事件發生地。師生與地方耆老曾合力整理倒臥荒草中的紀念碑,為學生建立歷史連結。校方以「I Can Do 行動蔗里」為願景,發展「蔗香行走」課程,從育苗、種植、烹飪到蔗渣再利用,實踐從產地到餐桌的食農教育理念,並融入程式設計、機器人與永續發展目標(SDGs)。

廣興國小在113年獲選為全國15所美學6.0合作學校之一,與李佳臻建築師事務所、華南溫室設計有限公司合作,將舊廚房改造為「蔗是農學堂」,融合科技、美感與在地文化,成為創新學習場域。

教育部師藝司副司長王淑娟說,學美美學計畫與一般學校的工程案非常不同,此計畫,開啟了政府部門對公共預算運用最好的典範,尤其是把校園打開來與專業合作,藉由專業平台為品質把關。當然、教育部的經費有一定的限制,我們希望藉由典範性的案例,未來做全國的推廣,這些案例在縣市形成一些種子的效果時,縣市也允諾支持這樣美感校園拓展得非常好,成為典範,這是我們非常樂見的。

台灣設計學院副院長艾淑婷表示,我們累積到今年,已經做了112所校園的改造,我們各種案型都有,甄選這麼優秀的團隊,把過程的挖掘及探討一直到現在看到的模樣,美感場域影響了孩子們的創造力、學習力,我覺得學校場域最重要的是帶動孩子們的學習,讓我們的孩子未來進到社會的時候,有這樣一個美感的底蘊,不要小看這潛移默化的影響。

艾淑婷說,今年我們5月底在松菸文創園區有展覽,6月2日有成果發表,我相信這樣的持續力會在教育界蓬勃發展,我們會持續開放讓學校來申請,彰化縣政府也有美域美育計畫,一起為美感教育努力,待會兒大家帶著輕鬆的心情來做接下來的體驗,感謝大家。

教育處國教科張碧珊科長說,非常感謝教育部與設研院對於彰化學美美學案非常大力的支持,我們很榮幸廣興國小與草湖國小能夠來參與學美美學的計畫,我們王縣長非常致力於美育場域的改造,我們也借重設研院的專業指導學校做改造,希望未來有更多美好的場域能在彰化做實現,我們也會好好把這些場域作運用,我們也會與遊學中心課程合作,與更多學校做資源的共享共學,再次感謝大家。

二林鎮長蔡詩傑指出,二林蔗農事件是台灣第一件農民運動事件,而且發生地就在廣興國小西北方大約500公尺處,廣興國小以二林蔗農事件出發,發展系列系課程,也積極申請改造校園環境,讓課程與境教結合,感謝教育部、設研院、教育處給廣興國小大力的支持,讓廣興的孩子在非常好的環境中學習,再次感謝大家。

廣興國小校長徐詩媛說,感謝教育部「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及教育部師資培育與藝術教育司王淑娟副司長、台灣設計研究院艾副院長、李佳臻建築師事務所、華南溫室設計有限公司的專業指導與設計規畫施工,感謝王惠美縣長與教育處蔡金田處長的重視與經費的挹注幫忙,感謝國教科張碧珊科長對此案的親力親為,改造後的「蔗是農學堂」是一間兼具「美學」與「實用」的活教材。

徐詩媛指出,李佳臻建築師為廣興量身打造符應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社區共學的蔗學園場域,引導孩子們在學美中尋味、品味到創味,從產地到餐桌~深度體驗家鄉的文化與產業,讓孩子們的學習體驗更上一層樓,蔗就未來。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人氣社會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