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海洋環境管理頒獎典禮登場 海保署:海洋保護不能等
海洋委員會今(22)日辦理全國海洋環境管理頒獎典禮,選在地球日,由海委會主任秘書劉國列、海洋保育署署長陸曉筠帶領,與19個縣市政府共同宣示落實台灣永續發展目標SDG14,預防及減少各類型海洋污染,特別是來自陸上活動的污染,並持續精進海洋污染防治應處機制。透過此宣示,展現國家從地方到中央政府對於海洋環境保護的高度共識,未來實踐保護海洋環境及保育海洋生物多樣性等目標,會中並頒發「海洋環境管理十大特優縣市」,藉由公開表揚獎勵,期許地方政府秉持對於海洋事務工作的熱情,凝聚守護海洋的決心。

劉國列於會中表示,呼應2025年地球日主題 「Our power, Our planet」,以共同對地球守護的「地球力」,喚起大眾對於保護環境的意識與關注,尤其是海洋環境,隨著海洋污染和過度開發成為全球性議題,對海洋生物生存環境和人類生活都帶來威脅,延續海洋委員會去(113)年7月經行政院核定頒布之「重大海洋污染緊急應變計畫」,加入海上化學品應變分級、應變人力培育與強化相關部會等應變機制,以及去年底海洋委員會依據海污法第7條第2項規定發布第一部「國家海洋污染防治白皮書」,希望透過海洋污染防治具體計畫的實踐,我們將更有「地球力」守護廣大的海洋。

海保署提到,全台19個臨海縣市依海岸地理位置與風險分組進行考核,評估日常監測、人力訓練、實兵演練、海污應處與海廢清除等作為,最終由臺中市、桃園市、新北市、嘉義縣、屏東縣、新竹市、基隆市、花蓮縣、台東縣及澎湖縣等10縣市獲得績優。各縣市展現創新作為,如台中市強化化學品應變聯防、桃園市運用出海口河川水色AI辨識系統、新北市結合無人機與無人船淨海、嘉義縣設置海域水質監測站與推動蚵繩循環經濟、屏東縣推動廢漁網回收與徵收小琉球保育費、新竹市落實港口綠色措施、基隆市協助貨輪擱淺應變、花蓮縣設垃圾攔截網與推動海廢創生、台東縣處理擱淺貨輪與建置海廢暫置區自評表、澎湖縣則提升油污稽查與建立海域覆網清除操作手冊,顯示各地齊心守護海洋環境,展現永續藍色國土的決心與行動力。
陸曉筠指出,藉此盛會感謝全國縣市政府首長及轄內環保、農漁單位人員平日的辛勞及奉獻,日常的預防整備、人力訓練、實兵演練及面對第一線海洋污染防治之應處等作為,是國家海洋環境保護不可或缺的助力角色,同時藉此頒發海洋環境保護評比「特優」的十個縣市政府,地方政府在海洋污染緊急應變、海洋垃圾清除處理及環境教育宣導、海洋污染稽查管制及海域水質相關監測及作為等方面表現逐年成長,各自在不同面向展現豐富成果且績效卓越,對於海洋環境維護功不可沒。今年地球日強調每個人都能展現對地球的力量,交流分享選在國立中山大學,廣邀大學青年學子參與,透過與政府海洋保護事務主管機關的互動,共同思考如何將課堂所學實際應用於海洋保護,落實學以致用,拓展所學、啟發創新,共同守護海洋環境。
劉國列強調,2025年的世界地球日,展望未來能更有「地球力」,海洋保護不能等,期盼中央及地方能共同攜手奠基科學研究,具體實踐海洋污染防治行動,達標潔淨海洋、健康棲地、永續資源願景,共創美麗潔淨的海洋。
本文章來自《桃園電子報》。原文:全國海洋環境管理頒獎典禮登場 海保署:海洋保護不能等
延伸閱讀:
- 記者:黃雅蘭
- 更多社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