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房獲利跌5年新低 現在轉售少賺50萬元

在連續19季的穩健增長後,台灣房市出現轉折。根據統計,去(2024)年第4季國內住宅轉售平均每件獲利金額降至387萬元,是從2020年第1季以來,5年首度出現下滑跡象,反映市場熱度不再、投資信心趨於保守。

回顧近年房價走勢,自2020年以來,台灣房市經歷一波強勁成長,帶動不動產轉售利潤節節攀升。從2020年第4季起,平均每件轉售房產的獲利突破百萬元門檻,並在短短2年間連續跨越200萬元、300萬元關卡。2023年第3季攀上高峰,來到435萬元的歷史高點。不過,這股氣勢在去年第4季止步,平均獲利金額首度下跌,顯示出房市從熱絡邁向盤整的趨勢。

不動產業者表示,導致此變化的原因,與央行自去年9月祭出的信用管制措施密切相關。為了防堵資金過度流向房地產市場,央行加強貸款審核與限制高風險投資行為,造成整體市場交易量萎縮。民眾對於短期內房價續漲的預期也逐漸退卻,轉售意願降低,交易數急遽衰退。

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第2與第3季是房市最熱時期,當時每季約有1萬至1.6萬件房產轉售交易獲利,賠錢的交易件數僅約300件,獲利比例超過98%。然而,到了2023年第4季隨著買氣疲弱,市場動能減緩,獲利件數急遽下降至不到6,000件,為近年罕見低點。

相較之下,2018至2019年間,當時每季僅有約4,000至6,000件的房產轉售可以賺錢,另有將近2,000件賠錢,獲利比例僅約7成。當年房市尚未全面起飛,投資風險相對較高。直到2020年起,受益於資金寬鬆與政策利多激勵,房價迅速飆升,帶動轉售市場進入「幾乎不敗」的黃金期。

不動產業者分析,房產轉售獲利除了取決於房價漲幅與地段條件外,持有期間的長短也是關鍵變數。雖然房地合一稅2016年上路後,對短期買賣設下較高稅負門檻,但仍有不少民眾選擇進出重劃區等漲勢較大的區域,進行短期套利。近2年這類交易量急遽擴大,也推升整體市場的平均獲益。

然而,隨著市場對未來房價看法轉向保守,短線操作的風險明顯提高。不少屋主選擇觀望,或乾脆轉為長期持有,減少進場與獲利了結的意願,進一步壓縮了房地產的轉手交易熱度。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