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達電列生物多樣性公約觀察員 分享珊瑚復育成果

台達電長期關注氣候變遷,將生物多樣性納入永續策略,成為首家取得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觀察員的台灣企業。台達電向國際分享生物多樣性政策與珊瑚復育成果,希望助台灣成為全球珊瑚的諾亞方舟。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6屆締約方大會(CBD COP16)於10月21日至11月1日在哥倫比亞舉行,台達電透過基金會取得CBD COP16觀察員資格,於當地舉辦4場活動,包含在談判區主辦2場與珊瑚復育相關的周邊會議,並受邀參與1場綠建築與生物多樣性的周邊會議,也在展位區展出珊瑚復育成果。

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前所長暨台達孕生珊瑚復育計畫總顧問戴昌鳳表示,由於台灣外交困境,此次CBD COP16政府派了20多人前往,但沒有攤位,也沒辦法舉辦周邊會議;台達電以企業方式切入,舉辦並參與多場周邊會議,是相當大的突破。

戴昌鳳介紹,珊瑚礁是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生態系,全世界珊瑚礁只占全球海洋大概千分之一不到的面積,但是有超過1/4的海洋生物依賴珊瑚礁生存,可見其重要性。

但隨著氣候變遷等因素,活珊瑚的覆蓋率,從1960年代的60%,到2018年已經下降到19%,也就是超過2/3的珊瑚不見了;而且2018年以後海洋熱浪持續且擴散,珊瑚白化事件更頻繁,海洋珊瑚已面臨生存危機,成為全球議題。

台達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表示,近年全世界正加速揭露生物多樣性影響與依賴,全球已有300家企業承諾採納「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建議」(TNFD),台達電早於2021年啟動執行、2023年成為TNFD Forum會員,今年更被列為全球首批TNFD先行者企業。

台達基金會持續在珊瑚復育上努力,今年邀請戴昌鳳教授擔任總顧問,指導相關研究計畫,並於COP16周邊會議上發表,借重戴昌鳳在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與經驗,目標朝向2025年前復育1萬株珊瑚邁進。

台達電協助台灣珊瑚礁學者達成的研究成果涵蓋各面向,包含在實驗室繁養殖銳枝鹿角珊瑚(Pocillopora acuta)的耐熱珊瑚幼苗進行野外復育;蒐集排放型珊瑚精卵進行人工授精及幼苗培育,以維持珊瑚基因多樣性。

台達電並於基隆設立潮境珊瑚保種中心,目前已蒐集有20種珊瑚、3000株活體珊瑚苗,目標將保護至少30種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色名錄上受威脅及台灣特有物種,持續監測珊瑚苗移植到海洋保護區後的魚類豐度變動,做為評估珊瑚復育成效的重要指標。

另為促進珊瑚種類鑑定,同步也投入台達Micro-CT技術結合次世代基因定序,有助於建立台灣珊瑚基因庫,並接軌國際基因資料庫。

戴昌鳳表示,在這波全球珊瑚衰退過程中,台灣因為地理位置位在熱帶與亞帶之間,特殊的海洋環境,受傷相對輕微,未來台灣有機會成為全球珊瑚的諾亞方舟。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