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升溫!中國出口商爭奪新市場、恐釀全球價格戰

美中貿易戰升溫!中國出口商爭奪新市場、恐釀全球價格戰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中國商品額外加徵10%關稅,促使中國出口商加速尋找新市場,希望減輕美國市場萎縮帶來的衝擊;然而,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恐怕導致企業被迫降價、壓縮利潤,甚至最終面臨倒閉風險。

中國企業目前每年向美國出口價值超過4,000億美元的商品,近期在內需疲弱與外需受阻的雙重壓力下,許多企業只能將目光轉向亞洲、非洲與拉丁美洲等地布局;但這些市場的消費能力仍遠不及美國,難以完全吸收中國大量產能。

在中國企業同時間湧入同一市場的情況下,價格戰已在多個產業蔓延開來,並可能加劇全球通縮壓力。滙豐(HSBC)首席亞洲經濟學家Frederic Neumann示警,這種短期策略不宜持續,因為惡性競爭最終將壓低企業利潤,甚至可能導致其他國家對中國商品提高關稅或實施進口限制。

事實上,部分國家已陸續進行反制措施,包括歐盟(EU)對中國電動車(EV)加徵額外關稅,印度與印尼等國也針對特定中國商品設置貿易壁壘,凸顯全球市場擔憂本土產業受到中國廉價產品的衝擊,加速採取應對策略。

儘管面臨關稅與競爭壓力,大型企業仍積極擴張。例如,中國電動車巨頭比亞迪(BYD)持續加大海外投資,而中國AI公司DeepSeek也正積極拓展國際市場。相對來說,中國中小企業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例如,當地一家聖誕裝飾品工廠老闆接受外媒採訪時坦言,目前幾乎沒有利潤,原本嘗試開拓波蘭市場,但當地消費習慣與美國完全不同,需求遠不如預期,因此今年恐怕無法維持現有的80名員工規模。

在河北省石家莊,一家浴缸製造商的負責人透露,美國零售商要求降價10%,但公司已將工資削減10%-15%,幾乎無法再壓縮成本,負責人進而表示,幾乎所有中國出口商都在經歷這場苦戰。

除了出口市場受挫,中國國內經濟亦面臨壓力,包括房地產危機仍未解除,消費者支出疲弱,許多企業開始裁員或削減工資來維持生存。嘉利富電動車公司(Jialifu Electric Vehicle)經理李勇奇認為,中國企業「正在瘋狂湧入海外市場」,但外國政府最終都會對中國商品祭出關稅或制裁。

對於當前難題,部分專家認為,中國應該減少生產,轉向刺激內需。滙豐則建議,中國政府應推動消費刺激政策,減少對出口的依賴,以緩和與主要貿易夥伴的摩擦。隨著美中貿易戰進一步升級,中國出口商短期內仍將面臨激烈競爭,加上貿易壁壘的雙重挑戰;無論大型或中小企業,如何在全球市場尋找新的增長動能,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


美中貿易戰升溫!中國出口商爭奪新市場、恐釀全球價格戰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