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補助政策矛盾 美國科技業難有利
![川普關稅、補助政策矛盾 美國科技業難有利](/newsdata/finance/nownews/20250214/73951172055674207003.jpg)
過去拜登政府採取「小院高牆」模式,禁止高科技輸出給中國,但也祭出《美國晶片法》補助,吸引他國落腳美國。然而,川普上任後則是選擇一方面加諸關稅,一方面減少補助,看似想要吸引廠商到美國設廠,卻又表達不歡迎,相當矛盾。。(圖/NOWnews資料照片)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頻劍指「護國神山」台積電,上月宣布要對台積電課徵100%關稅,近期又檢討《美國晶片法》補助。台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認為,即便川普課關稅逼著台積電、科技供應鏈赴美,仍會面臨到高生產成本問題,認為相關政策推動下,不排除美國科技公司選擇到其他國投資,將讓美國科技「短多長空」。
過去拜登政府採取「小院高牆」模式,禁止高科技輸出給中國,但也祭出《美國晶片法》補助,吸引他國落腳美國。然而,川普上任後則是選擇一方面加諸關稅,一方面減少補助,看似想要吸引廠商到美國設廠,卻又表達不歡迎,相當矛盾。
張建一受訪表示,關稅、供應鏈、市場價格及生產成本等都是息息相關。
他說明,台積電雖然是全球晶片龍頭,實際上輸出給美國僅有4.5%的低比率,主因是iPhone、筆電及伺服器等都不是在美國製造,而是在中國、東南亞及印度生產;因此台灣所生產的晶片事實上都是輸出給其他國家,再賣到全世界,賺取中間財。
對於台積電有多大影響,必須看美國政府接下來怎麼課稅。他表示,假如是要課徵來自台灣輸出的晶片,那麼影響不大,因為台灣晶片直接出口到美國約70幾億美元;但如果是只要採用台灣晶片的產品都要課徵關稅,那影響就相當龐大。
而川普課徵關稅最大目的,就是希望台積電可以到美國加碼投資。而台積電並非沒有所因應,如今天媒體報導,台積電到美國召開董事會,其中就有提到在亞利桑那州除了既有規劃的2座廠,也準備啟動第三座廠。
但張建一也提到,拜登過去給台積電約50、6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上千億元的補助,一方面希望藉此吸引台積電設廠,也降低晶片在美國生產的龐大成本,但現在川普一方面課徵關稅、一方面檢討補助,就會產生許多矛盾。
現況是台積電在美國生產晶片,但是還是必須要出口回台灣進行封裝測試,再轉至東南亞、中國等地組裝成終端成品,再售回美國,如此一來一回,課徵高關稅,逼台積電赴美投資,也無助於降低終端價格;因此,美國必須強迫全球各地供應鏈都須到美國生產,才有可能有效果。
但這又面臨另外一個問題。他說明,美國或許有充沛的土地、水電,但是人工成本也相當高,少了相關補助將影響廠商意願,再加上全球供應鏈要重組曠日廢時,很難在1、2年內就會有所成效;因此張建一評估,全球各地廠商應會持續觀望,川普任期及其後繼者是否願意延續政策。
張建一總結,單論關稅對於台積電影響有限,但假如台積電下游供應鏈,包括封裝及組裝全數移到美國,那麼將會拉高科技產品在美國生產比率,台積電也可以提高對美國在地製造晶片比率,但短期內不可能整條供應鏈都移往美國,那麼全球也難以承擔疊高的成本。
他表示,如此一來一往,美國科技產業也未必能承受,即便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但還有75%的其他市場,也不能排除美國企業會搬到美國以外的國家投資,避開美國關稅,屆時美國科技業將面臨「短多長空」。
相關新聞
川普對等關稅將至!學者:對台積電影響不大 但後續恐有「殺招」
川普恐改《晶片法》條件!路透:台積電、環球晶補貼或受挫
台經院:台美對等關稅課下去 「這產業」將要倒大霉
- 記者:nownews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