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能進半導體生態系?亞歐文化溝通從喝咖啡開始

歐洲晶片三角4(中央社記者潘姿羽、蘇思云台北8日電)捷克第二大城市布爾諾,充滿學生、創意與活力,成為台商前進捷克布局的熱門之選,緯創、英業達、宏碁等台廠均落腳於此。不過,相隔9000公里的距離,台捷真的大不同,就連喝咖啡、請款,都能體現文化差異。

走進電子代工大廠英業達位於布爾諾的加工廠,觸目所及皆是冷白色調,綴以灰褐色機台,背景則是隆隆的運轉聲,乍看之下,與台灣工廠相差無幾。

然而,員工用餐區的一座咖啡販賣機,以及財務室中一個不起眼的黑色上鎖保管箱,都成了台捷文化差異的印記。

捷克採彈性工時 講究職場平等不喜歡加班也無責任制

目前在捷克投資的台廠為數不多,英業達台籍主管Peter在捷克工作已有5年,談起職場文化,他毫無猶豫地說「歐廠最大的文化差異,就是不喜歡加班,不會有責任制」,這對台廠而言是一大考驗。

在台灣,加班已成常態,主管在下班時間透過Line交辦事項更是屢見不鮮,但這樣的情況在捷克不會發生。

Peter表示,在捷克即便有加班費,他們也不喜歡加班,相當注重工作與生活平衡,遑論責任制,如果真的非得加班,必須提前告知,不能當天臨時通知。員工基本上休假時不會接電話,他們不喜歡被打擾,因為「看到訊息,放假心情都沒了!」

雖然如此,在Peter眼中,捷克人工作態度算是不錯,配合度也高,當地工廠採8小時彈性工時,因為捷克人沒有睡午覺習慣,中午只休息30分鐘,因此常見的工作時間是早上8點至下午4點半,也有不少人喜歡7點半上班,早點上工、早點下班可以彈性運用。

另外,台灣講究職場倫理,以「報告副總」、「報告主任」為開頭,「收到」為結尾的語句已成辦公室對話日常,但台灣這套職場生存法在捷克恐怕行不通。Peter說,主管宣布指令、員工遵從,在台灣是理所當然的事,歐洲講究職場平等,捷克人對公司政策、流程若有意見都會直接提出,「不是總部說什麼就做什麼」。

捷克人不幫公司墊錢 辦公室、工廠都要有咖啡機

Peter帶領記者走到他的辦公區域,小巧空間一覽無遺,簡單的辦公桌,旁邊則是一個黑色上鎖的保管箱,裏頭放著財務室準備的零用金。

在台灣,如果需要採買文具用品,或是客戶拜會需提前準備茶飲小點,通常是由員工先墊錢購買,再拿著發票或收據向公司請款。

不過Peter表示,捷克人不喜歡將自己的錢用於公司支出,所以公司必須準備零用金,當員工有需要時,就會到財務室申請。

值得一提的是,英業達設廠過程中曾發生「咖啡機」事件,恰好凸顯台捷文化認知差異。

Peter分享,歐洲人愛喝咖啡,幾乎把咖啡當水喝,因此員工提議希望公司能設置咖啡機,當時他向台灣總部反映,總部第一時間有點疑惑,因為認知上捷克廠區是工廠,並非辦公區域,怎麼會提出要設置咖啡機的想法。

經過解釋,台灣總部了解歐洲的咖啡文化後,從善如流,在用餐區域設置了咖啡機,讓捷克員工得以在小憩時,喝杯咖啡提振精神,順利化解可能因認知差異而產生的勞資嫌隙。

西歐工會傳統抗爭激烈捷克勞動關係平衡忠誠度高

宏碁捷克總經理切赫(Toma??ech)受訪表示,相比於企業在西歐可能面臨與工會激烈談判,捷克在勞動關係上相對均衡,企業若需要調整人力,可以採取比較靈活策略,成本也不會太高。

切赫也認為,捷克人通常有較高的忠誠度,當公司建立穩定的團隊與工作地點後,不用太擔心隔壁設立新公司,面臨人才被挖角的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捷克為效仿台灣半導體經驗,台捷啟動合作,包括外交部台捷韌性計畫下的先進晶片設計研究中心(Advanced Chip Design Research Center, ACDRC)於去年10月揭牌,協助捷克充實人才;另有國研院半導體研究中心與捷克理工大學攜手開辦IC設計課程。

負責執行台捷IC設計課程的台科大電子工程系教授陳伯奇觀察,捷克學生提問相當踴躍,即使已經下課,也常常打破砂鍋問到底。參加課程的捷克理工大學學生尼夫特(Ji?i Nyvlt)則是分享上課心得,他說,從晶片的設計開端到實際製造,原以為這是進入職場後才可能做到的事情,沒想到在學校也能辦到,十分期待自己設計的晶片能付諸實現。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