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次舉行民企座談 安撫企業同時提振市場信心
時隔多年,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再次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分析認為今年是「中國製造2025」完成之年,加上曾經觸怒當局的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現身,顯示對網路科技企業的監管可能進入尾聲。此外,會議也有安撫民企之意。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17日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向企業家信心喊話。他說,「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並盼企業家「先富促共富」,在困難中保持「愛拼會贏」的精氣神。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此時舉行會議之際,中國正面臨美國總統川普新一輪貿易戰以及疲弱不堪的經濟。同時,曾因批評監管政策而得罪當局的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高調現身,也成為這場會議受到關注的焦點之一。
針對會議舉行的時間點,報導分析指出,受到國際情勢與中國國內產業發展的影響。
就外部而言,今年2月初川普宣布對中國加徵關稅,貿易戰2.0正式開打;同一時間DeepSeek、宇樹科技分別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掀起全球討論。
內部因素則是因為今年是「中國製造2025」第一階段完成之時。過去十年,包含新能源車、智慧製造等都有長足發展。重點企業也出現在本次座談會的列席名單中。
除了高規格外,這次會議引人關注的另一個重點在於馬雲高調現身。
報導指出,馬雲當年公開質疑中國金融監管體系後,令當局不滿直接下令暫停螞蟻上市。隨後螞蟻遭到監管開罰,馬雲也避走海外。
在馬雲出走,加上房地產企業接連暴雷、恆大創辦人許家印被捕等事件,使民企信心跌至谷底。馬雲避居海外成為中國民營企業時運倒轉的象徵,中國總理李強意識到這一點後,要求馬雲回中國,希望可以提振中國企業家們的信心。
報導指出,馬雲出席這次的會議,發揮了風向球的作用,市場普遍視為政策轉向的積極訊號。美國南加州大學法學教授張湖月表示,馬雲高調參與表示監管機構對阿里巴巴的擔憂已基本解決,在這之前針對這個行業的整肅可能進入收尾階段。
會議舉行的另一個背景則是中國民企仍憂心國資吃掉民企、隨意監管以及不公平待遇。
報導提及,雖然中國在多次類似會議上強調民營經濟的重要性,但新聞和數據顯示,「國進民退」仍在持續發生。
近年來,「國資系」正在參與或已經完成對20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交易;其次,過去5年中國對房地產、教培、遊戲、平台經濟和網路金融等行業進行整改,每次都帶來重創;最後,國有企業在貸款、補貼和行業准入上享有天然優勢。長期以來,國企在利潤不及民企的情況下,卻能享受著遠低於民企的融資成本。
報導指出,雖然在前一次的民企座談會上,習近平也強調維護民企利益的重要性,會後還推出了28條具體措施。但上述問題在會後不減反增。
巴黎亞洲中心(Asia Centre)研究員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在報導中分析,目前中國經濟成長趨緩的主要原因以及阻礙中國經濟發展的結構性制約因素包括「國有企業和公共部門的重壓」、「地方保護主義」和「存在強勢壟斷企業」。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17日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向企業家信心喊話。他說,「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並盼企業家「先富促共富」,在困難中保持「愛拼會贏」的精氣神。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此時舉行會議之際,中國正面臨美國總統川普新一輪貿易戰以及疲弱不堪的經濟。同時,曾因批評監管政策而得罪當局的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高調現身,也成為這場會議受到關注的焦點之一。
針對會議舉行的時間點,報導分析指出,受到國際情勢與中國國內產業發展的影響。
就外部而言,今年2月初川普宣布對中國加徵關稅,貿易戰2.0正式開打;同一時間DeepSeek、宇樹科技分別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掀起全球討論。
內部因素則是因為今年是「中國製造2025」第一階段完成之時。過去十年,包含新能源車、智慧製造等都有長足發展。重點企業也出現在本次座談會的列席名單中。
除了高規格外,這次會議引人關注的另一個重點在於馬雲高調現身。
報導指出,馬雲當年公開質疑中國金融監管體系後,令當局不滿直接下令暫停螞蟻上市。隨後螞蟻遭到監管開罰,馬雲也避走海外。
在馬雲出走,加上房地產企業接連暴雷、恆大創辦人許家印被捕等事件,使民企信心跌至谷底。馬雲避居海外成為中國民營企業時運倒轉的象徵,中國總理李強意識到這一點後,要求馬雲回中國,希望可以提振中國企業家們的信心。
報導指出,馬雲出席這次的會議,發揮了風向球的作用,市場普遍視為政策轉向的積極訊號。美國南加州大學法學教授張湖月表示,馬雲高調參與表示監管機構對阿里巴巴的擔憂已基本解決,在這之前針對這個行業的整肅可能進入收尾階段。
會議舉行的另一個背景則是中國民企仍憂心國資吃掉民企、隨意監管以及不公平待遇。
報導提及,雖然中國在多次類似會議上強調民營經濟的重要性,但新聞和數據顯示,「國進民退」仍在持續發生。
近年來,「國資系」正在參與或已經完成對20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交易;其次,過去5年中國對房地產、教培、遊戲、平台經濟和網路金融等行業進行整改,每次都帶來重創;最後,國有企業在貸款、補貼和行業准入上享有天然優勢。長期以來,國企在利潤不及民企的情況下,卻能享受著遠低於民企的融資成本。
報導指出,雖然在前一次的民企座談會上,習近平也強調維護民企利益的重要性,會後還推出了28條具體措施。但上述問題在會後不減反增。
巴黎亞洲中心(Asia Centre)研究員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在報導中分析,目前中國經濟成長趨緩的主要原因以及阻礙中國經濟發展的結構性制約因素包括「國有企業和公共部門的重壓」、「地方保護主義」和「存在強勢壟斷企業」。
- 記者:中央社記者吳柏緯台北18日電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