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化工廠刻板印象 長興材料淨零路上追求永續

走進長興材料位於高雄市的路竹廠,映入眼簾的椰林大道充滿綠意,廠區環境相當幽靜,作為長興公司重要生產基地,路竹廠除了廠房外,還設有長興研究所及長興美術館,顛覆了一般人對化工廠髒亂污臭的刻板印象。

1964年成立的長興材料,初名「長興化工」,2014年更名為「長興材料」,從化工廠逐步轉型為材料製造供應商,除了企業起家的產品合成樹脂外,也生產特用材料、電子材料。他們的客戶遍及能源、運輸業、建築營造、家俱家飾,和電子電機、醫療保健、金屬機械等領域。

危機化為轉機長興成淨零轉型先行者

長興材料製程技術部部長羅仕瀚受訪當天穿著長興60週年紀念衫,他說,「長興比業界更早踏上淨零碳排的路,但這一路上並非一帆風順。」近20年來長興持續努力投入轉型,藉由重視工安、汰換設備、改善製程、增加循環等,傾力減少污染與碳排;並將化工廠的污染危機化為轉機,成為淨零轉型的先行者。

羅仕瀚說,長興在2005年開始推動工廠節能減廢、2013年依國際標準盤查碳排放量,並於近年成立「公司治理及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會下設有淨零碳排工作小組、節能減碳推動小組。

不僅如此,他說,每年除委託第三方公正單位進行溫室氣體查證作業外,也強化內部教育訓練,「讓淨零成為員工的DNA」。

羅仕瀚表示,長興近年導入供應鏈管理評鑑,追蹤材料來源、廢棄物處理等,「就是要追蹤到這些廢棄物處理的終點」。此外,工廠內部也啟動循環經濟概念,包括空污指標、廢水指標、固體廢棄物等環保排放指標,並設定減量目標。

他也以廢水處理為例說明,「在長興廠內每一滴水都很珍貴」,增加每滴水的使用率被列為重要目標,包括建置雨水回收系統,提高工廠回收廢水量能,「過去製程中產生的的廢水被當成廢水處理,但現在廠內就有廢水處理回收設施,可讓廢水變成循環水,直接變成植栽澆灌用水,更可再次使用在水性產品的製程中。」

廢水回收率57%年省9座奧運標準泳池水量

長興大發廠近年也投入廢水、冷凝水回收,以及雨水收集,在2023年投資啟用廢水處理回收系統,廢水經過袋式過濾器攔截下部分大顆粒物,並優化水質,整體回收率達57%,這些回收水循環用於補充調節水,每年可省2萬2340立方公尺的自來水,約省下9座奧運標準泳池的水量。

除了廢水,長興和所有化工廠都一樣面臨廢氣排放問題,針對甲烷、氧化亞氮、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長興透過製程調整降低排放,更換高效率燃燒爐,並陸續完成以低碳天然氣取代高碳排燃油等燃料,目前各廠高碳排燃料油用量已趨近為零。

除此之外,長興每年也投入大量人力研發減碳商品,長興公司在台灣有400多名研發人員,統計全球據點則有600多人。

長興材料協理高志宇同時也是長興研究所副所長,他說,一項符合綠能目標產品的研發可能要3至5年,經過許多試驗才能確保產品效能和穩定,研發能力也讓長興在淨零趨勢下常保優勢。

高志宇說,公司在製程上投入許多資源改善碳排,在產品端也依照ISO 14067標準做內部查證,近年共盤查近50支產品,結果發現碳足跡較大比例來自於原料階段,也因此碳足跡減量首要目標就是價值鏈減碳、生質原料使用和低碳原料設計。

淨零意識增加成轉型契機

談到淨零轉型的契機,羅仕瀚不諱言地說,「除了環境永續外,近年來國外投資環境和客戶的淨零意識增加都是原因。」長興據點分布全球,除了中國外,還有美國、日本、越南、泰國等。

羅仕瀚指出,加速轉型的契機分為兩點,第一是到海外投資時需要和當地銀行、金融機構打交道,當你無法提出企業淨零永續的成果,就無法獲得好的利率和方案,「長興過去做了很多,但在企業永續報告書對外揭露淨零成果,是這幾年才開始的,現在的趨勢是說和做一樣重要。」

第二則是來自於客戶的壓力,羅仕瀚說,面對電子材料、塗料廠商、雲端運算、AI廠商等客戶,這些公司通常都是面對全球市場,他們有永續發展的需求和壓力,這些需求就是一層一層往上要求供應鏈,大家都要跟著調整。

「轉型過程中最現實的永遠是價格」,羅仕瀚說,常常有業務員訴苦,公司用較環保、循環的材料製造,這些材料相較於過去的材料較為昂貴,最後勢必反映在產品價格上,然而進到市場上競爭價格常常是最現實的。但是長興仍然看好市場對於環境永續發展與淨零的趨勢,鼓勵業務員加強綠色產品推廣。

訪談近尾聲時,羅仕瀚語重心長地說,「長興的永續之路目前走到深水區」,過去幾年容易做的都做到了,接下來需要更多的創新和資本才能突破,「就像是說起節能減碳,隨手關燈很簡單,但要節省更多的電,接著可能是要換燈泡、或者其他更精細的措施。」

羅仕瀚說,中小企業面對淨零議題比大企業還要艱難很多,像是近年談到的「鋼化聯產」、碳捕捉技術、氫能等,都不是一家企業就能完成,需要政府協助,甚至是組成「國家隊」才能確保企業不會在淨零過程中先陣亡。

高志宇也補充提到,不少企業都有創新的想法和做法,像是長興也試著透過蒸餾、精煉等過程,讓生產過程中的廢水提高純度,甚至變成電子產品等級可使用的溶劑,「但目前法規上還是把這些當成廢棄物,要如何進階到讓廠商可互相購買,這些都需要更多法規調整。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