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布回收不再是難題 益鈞創新技術領航未來

「一般人可能無法想像,沾滿糞尿的廢棄尿布還能回收再利用。」益鈞環科業務部副總經理沈國芬手持兩只玻璃展示瓶,瓶中液體泡著破碎化的尿布材料,一瓶搖晃後糊成果膠狀,另一瓶則在靜置後漸分成3層:上層是塑膠片、中間是紙纖、底部則是超吸水聚合物(SAP)。

這樣的分層效果,是經過專利技術清洗與分解後,才得以還原出尿布的3大材料,並進一步實現循環再利用。

專利清洗殺菌用尿水洗尿布

高齡化社會下失能臥床的人數增加,廢棄尿布處理問題日漸棘手,再加上嬰幼兒等,益鈞估計,台灣每日產生約1300噸廢尿布,其中長照機構占400多噸,但台灣目前大部分是送焚化爐一把火燒掉,吸收排泄物的尿布因為含水量很高,加重焚化爐能耗大、碳排多,這讓益鈞母公司益州集團興起使命感,也看出了潛在商機。

沈國芬說,國外尿布回收還原的材料多製成燃料棒,或僅提取紙纖重新運用,台灣更是沒有能將尿布回收材質循環再製的先例,因此,益鈞環境科技公司2019年成立時,設備是與廠商從零開始討論、製造。

益鈞的回收處理線採全自動化設備,先在輸送帶上排除異物後,進入6道隧道式的專利清洗槽,以臭氧、酵素及專利菌株殺菌和消除惡臭,「就像是髒衣服到洗衣機洗6次。」沈國芬說。

清洗所需水源大部分來自尿布本身的尿液,經技術處理後能去除氨並重複使用,「可說是用尿水洗尿布」,蒸發損耗則適量補充水分即可。最終透過物理分解和純化程序,將塑膠、紙纖與SAP成功分離。

多元嘗試再生材料找出路

沈國芬拿出尿布再生紙纖印製的書本,觸感溫潤,仍保有它作為尿布時的親膚質地。然而,作為全球少數回收廢尿布再生的企業,益鈞一路走來,挑戰重重。

「因為沒有人接觸過,也比一般的貴」,為說服紙廠試產尿布紙,她甚至先為其找到願意下單的代理商,且早期因紙纖中塑膠含量太多,製出的紙張支離破碎。

在公司團隊努力下,並接受經濟部所屬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支援純化技術和協助轉介廠商,回收材料有了更多元的應用,像是與台灣設計研究院推動用再生塑膠粒製作展覽中的工裝模組,也有下游廠商製成陽台棧板;SAP則用來試驗作為廢水濾材,包括與清華大學及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共同合作,「以廢治核廢」,已在實驗室驗證能去除放射性核種。

「我們(現在)是在蹲馬步的階段,有時間可以去做這些嘗試」,沈國芬欣喜地說,「他(紙品代理商)今年初說已有日本紙商要進尿布紙了。」

商轉尚待最後一哩路 尿布來源待政府點頭

除了技術的精進、產品的開發,以及客戶的拓展,益鈞目前最大的瓶頸卻來自制度障礙。廢尿布目前仍被視為一般垃圾,未納入資源回收類別,想大量集中取得不易。

初期,益鈞與家用紙品大廠金百利克拉克合作,利用尿布生產的邊角料或瑕疵品進行回收再製,已於2023年取得經濟部工業局的商轉證照,但台灣尿布廠陸續外移後,該模式終將退場;真正具有規模潛力的,是來自長照機構的大量尿布廢棄物。益鈞近期正緊鑼密鼓準備試運轉,待衛福部與環境部核發相關證照,就能打通商轉的最後一哩路。

「我們的設備已經投入了破億元」,沈國芬說,所幸2022年末搭上政府五加二產業政策列車,在未有營收的情況下,登錄興櫃戰略新板,注入資金活水。

教育扎根回收尿布不只是生意

「其實尿布一身是寶」,沈國芬說,只是大家不知道其價值,因此益鈞也深入長照機構,發送台灣科技大學學生合作設計的「尿布回收專用袋」,並提供多語版的「尿布回收服務指引」,盼讓第一線照護者,尤其是移工,也能習慣舉手之勞回收尿布。

沈國芬談起去年獲邀在一場聚集醫護界人士的場合演講,出乎她意料的,會後迎來許多熱切的詢問,「我本來以為執行上會有困難,後來發現好像不會,現在照護機構跟醫療院所都對ESG有共識」。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