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初衷值得肯定 人行空間與教育資源皆應更周延

【互傳媒/記者 林明佑/彰化 報導】彰化縣議會8日召開定期會,縣議員温芝樺針對縣內人行空間規劃及學生權益提出質詢,她以大埔路人行道工程為例,透過一連串現場照片,具體指出施工完成後所產生的實際問題,並質疑縣府執行政策時缺乏整體規劃與溝通,導致美意大打折扣。

▲議員温芝樺針對縣內人行空間規劃進行質詢,聚焦大埔路人行道工程,以一連串現場照片反映執行成效與問題。(議員温芝樺提供)
温芝樺表示,大埔路人行空間改善完成後,表面看似讓行人更為安全,但實際狀況卻不盡理想。她展示一系列街頭實景照片,從一位奶奶抱著孫子走在人行道上的安心畫面開始,隨即轉至汽機車違停、轉彎壓線、救護車通行受阻,甚至有民眾倒臥於卸貨貨車旁的畫面,最終以整體道路混亂收尾,突顯規劃與使用之間的落差。

▲議員温芝樺針對縣內人行空間規劃進行質詢,聚焦大埔路人行道工程,以一連串現場照片反映執行成效與問題。(議員温芝樺提供)
温芝樺指出,縣府原先規劃五條道路進行人行空間改善工程,自己亦逐一參與公聽會,但最終僅有大埔路完工,其餘皆無下文。她在議場中詢問工務處長為何其他道路未執行,對方卻表示「不清楚」,讓她質疑決策過程是否僅憑主觀判斷,「難道是做與不做都靠自由心證?」
温芝樺提到,當時公聽會上,多數店家雖對人行空間規劃有不同意見,但普遍認同讓環境更友善,也期望能帶動人潮與商機。不過,多位店家提出關切卸貨問題,工務處當時承諾會設置臨停區供短暫停車使用。然而工程完工後,現場不僅未見臨停空間,貨車「一停就違規」,警方依法開單,反讓民眾與執法人員關係緊張。
温芝樺直言,推動人行友善空間是值得肯定的政策方向,但「不能只做,更要做到好」,呼籲縣府在規劃與執行過程中應同步進行跨單位溝通,避免美意落空,甚至引發反效果。她強調,縣府應以「民之所欲,常在我心」作為施政準則,讓對的事真正做到完善。
除了人行道議題,温芝樺也在質詢中關注到學生營養與教育平權問題。她指出,縣府推動「班班有鮮乳」以及農業部在地食材補助計畫,卻將私立中小學排除在外,形成教育資源不均。她強調,王縣長身為母親對孩子絕對是一視同仁,不分公私校,讓所有孩子都能受惠。
温芝樺提到,私校曾發函向縣府反映後未獲具體回應,縣府卻事先直接修改補助要點,她呼籲縣府檢討現行政策,真正讓教育資源公平分配,「共同打造更美好的彰化教育環境」。
- 記者:互傳媒/記者 林明佑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