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流彈1/這兩國打架波及工具機廠 政府口頭一句「賣去俄國後果自負」業績歸零

[周刊王CTWANT] 當全球觀望俄烏戰爭即將結束、重建商機啟動之際,多位台灣工具機業者向CTWANT記者透露,政府一道口頭禁令,「賣去俄國『後果自負』」,掐斷業者生存命脈,「訂單早就做好了,機器擺在倉庫裡積灰塵,對方狂call說願意加錢趕快運過來,而我只能賠他違約金。」業者私下抱怨,根本投訴無門。
一位不願具名的工具機業者告訴CTWANT記者,「這是我創業40多年以來,第一次公司出現虧損。」他慨歎,機械業為工業之母、台灣第三個「兆元產業」,如今卻因堅持根留台灣而陷入苦戰,不但要應付多變的國際局勢,還因政府沒有白紙黑字的口頭通知,被禁止出口俄國,白白將到手訂單拱手讓出,淪為放無薪假的「慘業」。
機械業的慘況,今年2月春節開工日在中科園區靜靜上演。台中大肚山下綿延60公里的「黃金廊帶」,聚集上千家精密機械大廠,形成高度完整的供應鏈,今年開工時卻少了鞭炮聲,一片靜默。「有些公司,都還沒開工呢。」一位從事45年的工具機老闆望著陽光下迷濛的廠區,淡淡地告訴CTWANT記者「很多還在放無薪假,有些老朋友則收攤了。」
這些業者們不理解,俄羅斯原本是台灣工具機重要出口市場,外貿協會甚至常帶廠商到俄羅斯參展,據德國工具機業者公會(VDW)統計,2021年俄烏戰爭前,俄國進口工具機總值達12億歐元、約4百億新台幣,台灣為第四大來源國,以中階機型為主;怎麼俄烏開戰後,「什麼都是美國說了算,台灣政府還加碼!」
2022年2月,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西方國家對俄國實施出口管制,台灣4月跟進。2023年加碼將高階工具機納入管制清單,導致台灣銷俄金額從1.1億美元降至4000多萬美元,2024年3月更擴大管制,包括放電加工機、金屬加工中心機、車床、銑床及磨床等77項產品。去年11月,經濟部特別發出新聞稿,「我國工具機輸往俄羅斯之金額已降為『零』」。

此舉,形同斷了台灣工具機銷往俄羅斯生路,讓不少業者手中的工具機產業訂單及營收「直接歸零」。
「有家公司,從貿易商轉型自製,還得了很多獎,才剛買地蓋廠,就碰到禁令,我們這行的控制器大部分是跟日本買的,加上滾珠螺桿等占成本約三成,訂單也都做好了,客製化無法轉賣給別人,完全就是戰爭受害者。」一位中部業者說。
一位在中科園區設廠的業者告訴記者,他們是堅持根留台灣,沒有到中國大陸設廠的公司,一卡皮箱走天下,花了40年將訂單擴及全球,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時也沒有倒下,但今年首度出現虧損,因為他們的俄羅斯訂單佔了營收三成,直接歸零。
「我家的工具機根本無法製造武器、完全是民用,為什麼政府不去跟美國說清楚,而是叫我們不要賣。」業者說,「政府對外說是有跟廠商溝通,其實就是派人通知我們,要賣去俄國是『後果自負』!」本可正正當當賺的錢,在沒有任何法源依據下,就被政府斷了生路,讓業者既傻眼又憤怒。

這位業者提起2018年「北斗星號」油輪事件,當時聯合國安理會拿衛星照片,指控北斗星號賣油給北韓,政府直接扣船扣人、起訴船東,後來發現是找錯船的大烏龍,船東蔡尚霖痛訴這官司搞垮他半生事業,損失逾兩億元,投資夥伴抑鬱而終,還遭檢方指控逃漏稅、偽造文書,兩三年後才獲判無罪。「民不與官鬥,沒有明文規定,口頭跟你說的,更恐怖。」業者哀怨地說。
前台灣機械工業公會理事長魏燦文曾跟CTWANT記者說,俄羅斯禁令一下,2023年大陸銷往俄羅斯工具機業績年增60%,「我們白白把一些努力已久的市場,無條件送給中國」。
工具機並非一般的消費性產品,因為還有後續長期的升級和維修生意,所以很多訂單被拿走之後、就很難回來,開拓新客戶也相對困難。
現任台灣機械工業公會理事長莊大立表示,「景氣不確定、比景氣不好還要糟糕」,台灣未能洽簽FTA、也未入CPTPP及RECP等區域經濟組織,在關稅成本競爭上本來就弱勢,而過去台灣工具機每年能外銷俄羅斯1億多美元,希望政府能隨著俄烏停戰,盡快解除對俄羅斯等國的出口禁令,畢竟做什麼東西都是要用到工具機,有助提升台灣業者出口動能。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