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篩買不到可用過期的嗎?羅一鈞:陽性仍具參考性 「這狀況」不建議使用

[周刊王CTWANT] 國內新冠疫情快速升溫,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第21週(5月18日至24日)全台新冠門急診就診人次突破4.1萬例,較前一週成長113%,創下今年單週新高。疫情不僅連續七週上升,疾管署更預估6月底至7月初將迎來高峰,單週看診恐突破20萬人次,情勢不容小覷。
而隨著確診者暴增,不少民眾也反映快篩買不到,甚至有人打開抽屜找出「過期快篩」應急。對此,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27日表示,雖然官方不建議使用過期快篩,但若症狀明顯、試劑尚未過期太久,「仍可作為參考依據」,不過仍得注意偽陰性風險。
羅一鈞坦言,近期疫情升溫速度「超乎預期」,推估這波高峰將在暑假前夕出現,恐直逼2022年疫情大爆發的規模。他指出,變異株傳染力強、又累積大量未感染個案,讓病毒有機可乘。
至於「過期快篩能不能用?」羅一鈞解釋,我國對快篩試劑的保存期限要求嚴格,一般效期為生產後一年半至兩年,但像美國等國已延長至2至3年。他也坦言,若家中快篩剛過期半年到一年內、且保存環境良好,使用後驗出陽性結果的準確性仍可參考,部分醫師也會據此判斷是否開立抗病毒藥物。
但他也提醒,過期快篩最大問題是出現「偽陰性」,即使感染卻測不出來,因此如果快篩結果為陰性、但身體症狀明顯,仍應就醫評估;且快篩上「C線(控制線)」若沒有出現,也代表試劑無效,檢測結果不可採信。
面對市場快篩供應吃緊,食藥署已緊急調整應對策略,請廠商擴增產量,目前全台家用快篩每週產能已達疾管署預估需求的兩倍以上,並開設「快篩供應資訊專區」,公布各大販售通路連結,協助民眾即時查詢。
根據疾管署統計,截至5月26日,今年國內新冠併發重症病例累計432例,其中66人死亡,重症與死亡者多為65歲以上長者與具慢性病史個案,且近9成未接種JN.1疫苗。官方也再次呼籲民眾儘快接種疫苗,以保護自身與家人健康。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健康新聞 »